中国江苏网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古人发出的感叹。事实上,仅有“伯乐相马”远远不够,还得靠“赛场选马”。如今,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已在我市广泛运用。在竞争中比高低,在竞争中见优劣,在竞争中定取舍,让优秀人才在竞争中施展才华、脱颖而出。
建市以来,特别是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泰州围绕选准用好干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竞争性选拔干部作为选贤任能的有效途径,稳妥有序地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努力构建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
我市先后9次面向全省、全市或长三角地区公选干部,形成了以选拔领导干部为主的竞争性公选、以新提拔和选拔缺岗中层干部为主的竞争性上岗等多形式、多层次交替开展的工作机制,并探索了适岗评价、无领导小组讨论、聘请群众评委、面试现场录像等创新举措。
通过竞争性选拔,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10年公选332名领导干部
对淮安人张莹来说,2008年我市面向全省开展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已担任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两年多的张莹说:“感谢泰州给我提供这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我觉得泰州这座城市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了。”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我市竞争性选
拔干部的重要方式。早在1998年1月,市委就面向全省公开选拔9名副处级领导干部,这是地级泰州市组建后首次开展公选工作。“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此后,公选工作在我市稳妥有序地进行。2000年到2010年,市委又先后8次面向全省、全市或长三角地区公选领导干部,共选拔产生67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正处级3名、副处级64名。此外,还公选产生了8名市(区)长助理和市中医院副院长、泰州晚报副总编等6名正科职领导干部。
公选的形式不断创新,既有公开选拔,也有公推竞岗、公推公选。公选的职位不断拓展,既涉及市级机关部门,又涉及四市二区;既有“一把手”,又有班子全体副职;既有委任制领导职位,又有选任制领导职位。
2010年10月,市委决定,面向全省、全市公推公选26名副处级领导干部。这是我市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选,且公选的程序有所创新:考试前增加了适岗评价环节,将个人经历、一贯表现等纳入竞争要素;笔试内容进一步突出岗位需求,体现能力导向,实行“一职一卷”,有效提高了笔试的针对性;面试方式也有所改进,除积极探索结构化面试与无领导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外,还首次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担任大众评委,对面试者进行评判。经过层层筛选,一批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各市(区)也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2000年到2010年,先后29批次、公选产生乡科级领导干部181名,乡镇长助理70名。
常小平原是泰兴市泰兴镇三阳村党总支书记。2008年,泰兴市委决定,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党支部书记中,公推公选5名副乡镇级领导干部。经过演讲竞职、民主推荐、面试考查、组织考察、票决公示等严格程序层层筛选,常小平从该市3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泰兴镇副镇长(现为济川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对参加这次公推公选,常小平的感受是:“这样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方式让大家心服口服,让广大村干部看到了希望,激发了建设新农村的干劲。”
2010年5月,经过公开选拔,兴化市委宣传部的郭庆军走上了兴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的岗位。郭庆军用较短的时间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招商成绩斐然。一年来,他带领的招商团队已招引6个项目,规划总投资额5.2亿元。其中,安井食品今年3月份签约,首期投资3亿元,目前6万平方米厂房已经动工。
普遍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
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我市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参与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种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产生了良好的激励效应。
1999年3月,我市试行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此后,竞争上岗在我市逐步推开,成为市和市(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新提拔中层干部和选拔缺岗中层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本地区、本部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2005年,我市在全省首开先河,拿出市直机关19个重要部门的20个中层热点岗位,面向四市二区和市直机关进行跨市(区)、跨部门竞争。2007年,又实行市、市(区)和乡镇三级联动,拿出34个岗位进行联动竞岗。这种跨市(区)、跨部门,上下联动的竞岗方式,打破了身份、编制、区域等限制,有力地推动了机关中层干部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作为一个乡镇的公务员,能走上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岗位,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沈凡原是姜堰市张甸镇党委组织委员,2005年3月,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市城管局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市城管局政治处主任。
翟健原是市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员,2007年,通过跨部门竞争,担任市建设局党办副主任,现任市建设局党办主任科员,担负起稻河古街区改造工程现场副总指挥的重任。“当年的跨部门竞岗,打破了部门限制和地区差别,最大限度地拓宽了用人视野,也给我提供了在不同岗位锻炼的机会。”翟健说。
据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2000年以来,全市共有8000多人(次)通过竞争走上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岗位,其中市级机关有近千人(次)。
竞争性选拔干部将成常态
“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我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让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一个成功实践。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竞争性选拔干部将成为我市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和经常性工作。”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
今年 4月, 市委 印发 了《2011-2015年泰州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作为优化选拔任用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按照市委的要求,我市将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制度,建立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常态机制。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的县处级及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不少于三分之一。
竞争性选拔干部,不仅改革了选人用人机制,让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7月上旬,市委组织部“竞争性选拔干部质量比较研究”课题组就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表明,竞争性选拔干部这一阳光下选人用人的方式,得到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的肯定和好评。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将走得更远、更好。
江苏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