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决定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公开选拔25名副县(处)级干部,市、县联合公开选派100名80后年轻干部赴乡镇(街道)任(挂)职。这是2009年以来我市连续第三次开展市县联合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省委《实施意见》,制定下发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干部人事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和操作细则。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在建党90周年、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年和“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大背景下,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五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开展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的困难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十二五”规划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我们能否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克服挑战、迎难而上,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有利于营造一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有利于在更广的范围内发现和选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有利于把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从而更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加速浙中崛起,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关键是坚持用好的制度和好的作风来选人用人。通过开展竞争性选拔,可以进一步落实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切实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在职位设置、遴选方式、民主公开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探索,既推出副县(处)级领导职位,又面向80后年轻干部;既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又注重面向基层;既有“笔试+面试”的考核,又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实施量化评价的创新,真正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同时,组织部门还将通过微博等平台全程公开有关信息,以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等形式公开介绍有关情况,吸收群众参加面试、考察、公示等环节,确保整个选拔过程公开、民主、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