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权高度开放;全过程、全方位的差额竞争性选拔;由始至终的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在我市市管副处级领导岗位多维提名、差额比选工作中,这些“破例”的程序引人注目。
7月下旬,伴随着媒体公示期的结束,张江、何晓霞等8位经过差额比选脱颖而出的干部,陆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历时一个多月的市管副处级领导岗位多维提名、差额比选工作,在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向来是个吸引眼球的话题。近年来,我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屡出新招、累结硕果,特别是在“三轮”推荐、综合实绩考核、竞争性选拔、德行考察等方面,时有开拓或深耕之举,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多维提名、差额比选,“伯乐相马”和“赛场选马”相结合,这是我市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选人用人的又一创新之举。
谁是“良才”?借你一双慧眼选一选
让群众来当“伯乐”,选出来的是“良才”。
6月20日一大早,玉环县委组织部干部张敏就拎着旅行包往椒江赶,包里装的是玉环县委推荐的8位科级干部的报名材料。说起这8人名单的出炉,张敏称之为“参与广泛、层层筛选、慎之又慎”。
谁来提名,怎么提名,对选准用好干部至关重要。此次采用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干部自荐等多种推荐方式,扩大被提名对象的范围。也就是说,只要符合任职条件,都可作为被提名对象,实现了由“自上而下”领导提名向“自下而上”民主推荐的转变。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千万个“伯乐”的慧眼能推荐出更多的“良驹”。
“缺位公告一发布,我们就对照提名条件,对全县所有科级干部进行了两轮摸底排查。然后,对筛选出来的干部进行约谈,动员和鼓励他们接受组织挑选,最后由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推荐提名名单。”张敏说,这8位干部算得上各自领域中的精英。
在向社会发布空缺职位公告和提名推荐条件后,市委组织部共受理各类推荐提名170人次,其中有134个党委(党组)参加组织推荐,48人参加个人署名推荐,19人参加个人自荐。经初步资格确认,有164人符合空缺职位资格条件,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基层一线的优秀人才进入了组织视野。
量化评价环节前置,也是这次干部选拔工作中的一大创新。借鉴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和国际选拔高级管理人才惯例,市委组织部科学设置了一套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名人选的任职时间、基层经历、挂职锻炼、进修培训、年度考核等情况,都按照不同的权重量化评分。
“用量化初选代替笔试完成第一轮筛选,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大批来自基层一线、实干肯干的干部获得了更宽广的选拔‘平台’。”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张建平说,“这样能更好地评估分析提名人选‘学过什么、管过什么、干过什么、干成什么’,真正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从筛选结果来看,效果明显。入围人选绝大多数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工作经验,近三年年度考核优秀。其中还有两名现职副处级干部。
谁更相适?亮出真才全程差额比一比
术业有专攻。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
在公开推荐环节,确保素质好的人选能参加;在资格审查环节,确保条件优的人选能够入围。这些,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中,“差额遴选”,确保人职更匹配、人岗更相适,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6月24日上午8点30分,随着开考铃声的准时响起,我市多维提名、差额比选市管副处级领导干部适岗能力测试在市委党校举行,除3人缺考外,通过量化初选的56名干部参加了考试。
“不考死记硬背,着重考实践能力。”命题组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传统的“笔试一张卷”不同,为突出岗位相适度,每个职位都有一份度身定制的试卷。同一段视频材料,反映到试卷上却是不同的题目。
报考市卫生局副局长的,要求谈谈如何发挥医疗卫生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报考市环保局副局长的,则要求分析如何加快台州医化行业整治和产业升级……
“平时工作很忙没时间复习,之前还担心会不会考太多书本知识,怕答不上来,但拿到试卷一看,没有一道题需要死记硬背的。”不少应试者都表示,出题很全面,而且独具匠心。
天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原市教育局局长朱李益参加了市教育局副局长职位的阅卷评分工作。他说,这次的考题很有新意,既有对领导能力素质普遍性要求的测试,又有针对不同岗位具体问题的个性化测试,尤其是案例分析部分,侧重实际操作,能够真实地考量出干部的履职能力与综合素质。
6月27日下午,黄岩区党史办主任林明达和其他26名在前两轮中脱颖而出的多维提名人选,接受了集中检阅和再次甄选。
陈铁雄、吴蔚荣、薛少仙、元茂荣等市领导和其他40多位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一道坐在市政府二楼的西会议室担任评委。每人一票,独立划写。
举一个自己在工作中抓落实的实例,并谈谈从中的体会;结合自己的从政实例,以“担当”为题进行演讲;举一个自己做群众工作的实例,并谈谈从中的体会——这是现场比选的考题,在3个主题中任选一题,作3-5分钟的现场陈述。
作为评委的一员,市委委员、天台县委书记李志坚仔细倾听每一位选手的演讲,认真划写差额推荐票。他认为,看一个干部的表现,现场陈述是一个方面,透过陈述、结合提供的资料,能较全面地看到一个干部处理实际问题的智慧、能力和作风。
面对强大的评委阵容,林明达既紧张又兴奋,坦言这是一种考验。不过,稳定的发挥,让他拿到了下一轮的通行证。
7月12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一路“过关斩将”、经过全面深入考察后的9个职位的18名人选提交差额票决。市委常委会广泛发扬民主,充分尊重每个常委手中沉甸甸的一票。一轮无记名票决下来,8名优胜者产生。2名进入司法局副局长职位的人选旗鼓相当,但未过半数,又进行了第二轮票决。但统计结果仍然没过半数。市委常委会决定,此职位人选暂时空缺。
从多数人推荐提名,到量化初选每个职位的前6名,从适岗能力测试的6选3,到现场比选的3选2,再到市委常委会的2选1。这次选拔领导干部全程竞争、全程差额,背后的考量只有一点:那就是真才实学、能岗相适。
谁将胜出?一路“阳光”请你看一看
从发布缺位公告、提名情况、现场比选,到拟任人选公告,在整个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党务和政务信息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全程公开,让干部群众不再“雾里看花”。
要选出能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的领导干部,要提升选拔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度,就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工作在阳光下开展,让人才在平等中竞争,让选拔在监督下进行。
6月27日的现场比选会,现场除了评委,还设有三排特殊席位,坐着9位旁听代表,他们是被邀参与现场比选和计票监督工作的市区“两代表一委员”。“这种选拔干部的方式直观透明,公平公正。能力谁更强、经验谁更多、素质谁更好、岗位谁更适合,现场一PK就明了。”市人大代表、民盟台州市委秘书长郑菊青全程认真旁听,她希望以后多采用这种方式筛选提拔干部。
“直播干部比选,透明组工在行动!”当天下午,“三门王辉”在下乡慰问困难党员的路上,不忘登陆腾讯微博,“围观”现场比选会。这是我市首次尝试将微博直播引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直播过程中,市委组织部腾讯官方微博“东海先锋”共发布广播65条,图片41张,被网民转播和评论达418条,新增听众103位。网民“许兴”在微博里提出“没有公开竞选演说内容”。市委组织部采纳后,把现场比选会的全程录像通过台州党建网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播出。
让台州竹之语生态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荣最意想不到的是,7月19日,他和椒江海门街道景元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招领等6名市“两代表一委员”一道,受邀走进了市委组织部,第一次参加任前集体谈话会。
“任前谈话,以前都是上级领导来谈,以为肯定很神秘。这次我们基层代表来谈,才感觉很民主、很开放,几位新的领导干部很让人期待。”王明荣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多维提名、差额比选开展以来,视野更宽阔,方式更科学,导向更明确,大大创新了台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面对代表、委员们充满期许的目光,8位最终胜出的干部坦言,这份来自基层群众的期待,让自己倍感肩上责任重大,也深切感受到群众监督的动力。
政以得贤为本,国以任贤而兴。研析此次多维提名、差额比选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使用和储备了一批有能力、有潜力、有公信力的优秀干部,还再次彰显市委“让干得好的推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体现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坚决态度和坚定信心,必将产生更大的激励效应。广开进贤之路,集聚优秀人才,台州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