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罗志军与村民亲切交谈 |
6月15日至19日,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和办公厅一位负责人以及秘书一道到姜堰市沈高镇沈高村驻点调研,食住农家,访问了20多户村民。
“第一顿吃的是邻家饭”
刁友生家在村中一条小河的桥口,四间正屋两间厢房,房子虽旧了点,但有一个干干净净的院落。老刁是位65岁的老党员,儿子在西安打工,女儿出嫁另住,平时就老两口在家,生活水平在村里属于中等偏下一点。
15日上午10:30左右,村总支书记丁松华领着三、四个客人来了。一介绍,省委书记罗志军笑嘻嘻地站到女主人面前:“我打算在这儿住几天,与你们一块儿吃、一块儿住,看看村里的发展情况,听听村民群众有什么要求和期盼,给你们添麻烦了。”一席话说得凌爱珍心里热呼呼的,也急得脑子里乱哄哄的:咱这个烂手艺怎么能烧菜给省委书记吃呢?这个官儿太大了!来不及多考虑,赶紧把女儿女婿叫上,择菜、剖鱼、淘米、煮饭。还好,12点,芦蒿肉丝、红烧鲶鱼、炒土豆丝、蒸鸡蛋、咸菜豆腐汤,四菜一汤,外加一盘后来受到罗书记批评“超标准”的凉拌黄瓜上桌了。凌爱珍松了口气,打开电饭煲盛饭,哪知道,煮饭的按钮忘了按下,电饭煲里米还是米、水还是水。
“真是把人急死了。不知哪个一动脑子,说赶紧周围找一找,看哪家饭煮好了先借一借。第一顿饭罗书记一个劲说饭香、菜好吃,却不知道吃的是邻家饭。”凌爱珍说着又乐了,说一顿饭吃下来就不紧张了,罗书记像家里兄弟一样,以后再来,我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了。还有,等儿子回来一定要修个好一点的卫生间,这次六、七个人合用一个简易卫生间,早晨排队洗漱太让人不好意思了。
“谢谢书记,我家真的没有什么困难”
罗志军本来晚上有看央视新闻联播的习惯,知道当地村民早睡早起后,他不看电视了,晚饭一吃完,就带着手电串门去了。丁松华只带路,进哪家的门由罗志军随机决定,往往是哪家门敞着,灯亮着,就拐进哪家。
人称六爹的丁克勤67岁,两个月前中风了,现在能在别人搀扶下拄着拐杖走几步,说话还不利索,儿子成家另住,他和老伴吕爱芳住在两间简陋矮小的平房里,大门敞开,希望一天到晚能有人聊聊。罗志军进门后聊了足足20分钟,临行前,罗志军一再问吕爱芳,家里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吕爱芳直说:“罗书记,我家真的没有什么困难,就是希望六爹能早日康复,生活自理。”
吕爱芳怎么会没有困难呢?治病花掉了近两万元,还不知哪一天能报销、报销多少;为了节省医药费,老丁提前一周就出了院;至今还没有预约复查。笔者倒是劝她,领导问你,你就实话实说,不要紧。吕爱芳说,书记来看我们就是天大的关心了,再提困难,有点难为情。其实,吕爱芳的深明大义,罗志军在更宽广的层面上体察得清清楚楚,他走后3天,省卫生厅负责人来调研的内容就有如何解决农民医药费即医即报的问题。
“今天是个好日子”
博威医疗用品公司是一家生产医用高频电刀笔、中性电极的高科技企业,两种产品都是手术中一次性消耗器材。总经理余保生原在新疆地区做国外医疗器械代理,由代理而仿制而创新,获得上述两产品专利,2006年回到家乡沈高村创业。余保生的目标很明确,建一座花园工厂,一边休闲养老,一边开拓市场。他向村镇领导表态,产值达300万元时再挂公司大牌。因为医疗器械的准入和专卖限制,尽管博威产品成本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难分高下,但一直难入医疗器械消耗大省江苏的序列,公开原因是错过了2009年的竞标机会。
6月16日下午,余保生接到罗书记要来的通知,脑袋瓜一拍,决定次日一早高挂铜牌,迎接书记。余保生事后对笔者感叹,这个决定做对了,6月17日真是个借东风的好日子。罗书记对医疗器械很懂行,他问江苏市场潜力如何,余答保守点说7000万以上。罗志军勉励余保生在新一轮竞标中以质取胜,勇敢出击。
隔壁伟达机械公司董事长沈华东是位聪明能干的“富二代”,父亲当年两台车床起家,到了他手上,去年公司产值1400万元,今年截至5月已达800万,他向罗志军表态明年翻番,后年达到5000万元产值。
沈华东说罗书记太给我们这些小老板面子了,只要提出与他照相,他抢在你前面微笑着摆好姿势。听说市委书记请罗书记和常委们留个影,罗书记婉言谢绝了,说有机会到会议上照去,与企业家们留影,可以帮他们做点宣传。罗志军与村两委班子座谈时“把脉”,沈高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最大症结在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希望现有企业带头创新创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
“你可能会被人当作个假省委书记”
72岁的刁友清是少数几个被罗志军点名看望的老党员,刁老曾经是沈高村的老支书。
我听说刁老调侃村支书领来的这位省委书记,硬说罗志军你哪像个省委书记,你一没有泰州市委书记陪同,二没有姜堰市委书记开道,三没有警车“呜呜”乱叫,四不见前呼后拥,你肯定是个假省委书记。
我把这个版本讲给刁友清老人听时,刁老笑了,说哪能哩,听说要走访老党员,我家里早就打扫干净准备迎客。但那天早晨起来就下大雨,我想罗书记不会来了,就忙起了家务。不想8点刚过,门口有人说罗书记看你来了!我两手潮滋滋的,刚想擦擦手,双手已被罗书记紧紧握住。一激动,我就数落开了,现在的干部讲究个架子,没有架子不像个干部。你是个大干部,应该有大架子,你没有架子,反而可能会被人当作个假省委书记。这当然是玩笑话,但后来我跟罗书记反映现在农村“增人不增田,减人不减田”造成矛盾的意见,罗书记听进去了,我在报纸上已经看到相关报道。这是个大问题啊,农民的命根子都扣在这有限的亩把田上,要稳定农村社会,首先要因时因势调整好农村政策。
“罗书记仍然天天在我们身边”
6月15日,罗志军一行是由一辆面包车送至村口,然后步行进村的,村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乡间小路上四五个人中的高个子是位省委书记。离开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乡亲们码准了他的作息时间,知道罗书记6点多钟起床,洗漱完看会儿报纸,7∶30准时与刁家人一道吃早饭,于是约定,19日早晨8点相聚到刁家门前的桥口为罗书记送行。大家分头准备了罗书记夸赞过的沈高大米、感兴趣的绿壳鸡蛋、刚刚收获的蚕豆、新鲜的油桃和绿豆红豆等,作为一点心意。
也许是房东凌爱珍无意中透露了信息,18日晚上10点左右,罗志军身边的工作人员找来丁松华,说一定要劝止前来送行的乡亲,否则就失去了这次驻点的意义。丁松华等村委委员连夜登门一一说服劝阻。次日,罗志军还是放心不下,清晨6点提前起床,没有洗漱就收拾行李匆匆离开了沈高村,临行前留下了送给老刁孙子的书包文具。房东发现,工作人员行李中有一套始终没有拿出来的罗书记的专用饭盒和筷子。
高中毕业回乡担任村干部的丁松华理解罗书记的“不近人情”。他说,罗书记的驻点住村既是我们以前书上读到过的老一套,也是充满了时代精神的新鲜事。罗书记19日走了,但罗书记仍然天天在我们身边——这一周已有8个厅局的领导来到我们沈高,调研农田水利问题、农民医药费现场报销问题、农村住房建设问题、农村土地政策调整问题……市委王仁政书记和镇上卜青山书记说了,沈高村决不借机要钱要物,而是作为一只麻雀供大家解剖。沈高村将抓住这个机会激发自身的活力,跟上全省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