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我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的竞争进入笔试阶段,来自海内外的265名报名者经过资格审查,有168人进入笔试,竞争13个职位。此后,应聘人员还要经历面试、能力心理素质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
像这样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已成为我省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以此为核心,在实施振兴战略过程中,辽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令人瞩目。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优”,我省构建起竞争性选拔的 “大擂台”:1995年到2008年,我省先后组织了5次公选;2008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展了公开选拔竞聘校长试点;2009年首次采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方式,面向海内外公选98名领导干部;去年,采取遴选、面试、差额考察等方式,面向全国公开选拔5名高校校长;今年,又启动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省属企业领导人员工作。
以实绩评干部、以民意用干部、以竞争选干部,全省各市普遍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公开选拔了2400余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各级机关普遍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两年来竞争上岗干部8100多名,占新提拔同级干部的90%以上。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任的 “第一道关口”。“由谁提名”、“提谁的名”,高度敏感。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我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全面推行全委会成员推荐提名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人选制度,省委先后两次推荐16名市党政正职和省直部门正职。 14个市有9个市采取召开全委扩大会议方式推荐106名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正职。在今年县(市、区)委换届中,不少地方对换届人选进行的是署名推荐。
基层是培养干部、历练人才的最好课堂。全省考录公务员中有80%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去年首次选拔272名大学生 “村官”、99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 99个县(市、区)党委书记中,77人有县级班子工作经历,28人有乡镇领导工作经历。
考评干部让实绩和群众公论说话。每年,我省都坚持对省委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班子、调整干部的重要依据。今年省委组织部在对省直党政部门的年度考核中,首次增加了民意调查程序。我省也成为全国首个引入这一程序的省份。
我省不断健全干部监督机制,努力抓预防、抓教育,从“事后惩治”转变为“防微杜渐”。目前,已形成信访举报、12380电话举报和网上举报“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有力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政之兴,在用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正培养出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加速辽宁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