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即重要、关键职位。打破了竞争性选拔工作的职位设置不优、工作力度“不痛不痒”、干部参与积极性不高、社会影响不大、干部群众关注不多的顽疾机制,在优化公开选拔的职位设置、工作力度上下大力气、用真功夫。竞争性选拔的职位由选拔副科实职领导干部为主,向选拔县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镇党政一把手转变,并一次推出多个职位进行选拔。
广即广泛提名。打破了以党委提名、组织提名为主的潜规则,落实《规范领导干部初始提名试行办法》等法规政策,采取各镇、各系统党委会议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个人自荐、组织提名等多种提名方式进行民主推荐初步人选,最大限度的保证让有条件参加、能够参加选拔的人员都能参加竞争,在提名环节上力求公开、公正、公平。
大即“大评委”。打破了“少数人选人”的家长机制,采取以县四套班子成员、县委委员、候补委员、法检“两长”、纪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评委团队,对参加选拔人选的述职情况进行评价的同时进行会议民主推荐,将述职评价和推荐结果提交县委全委会无记名票决确定初步任职人选后,提交县委常委会无记名票决。整个选任环节突显集体评价、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实现由多数人来选人,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候选人的群众满意基础。
差 即“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突破了等额选拔、无人可比的种种弊端,在广泛提名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参选人员分别进行述职述廉,由参会人员根据述职人选的述职情况和平时掌握的工作情况,根据选拔的职位职数进行差额推荐,经组织部门对推荐人选进行差额考察后,提交县委全委会议差额酝酿并票决,最后报县委常委会议讨论票决。
新即选拔方式、模式新颖。打破了选人用人常规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除“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在选拔方式上由“伯乐相马”向“伯乐赛马”转变,在选拔评议上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挑人”向“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转变,在评价过程上由“关起门评价”向“公开亮相角逐”转变,在选拔标准上由“德才兼备”向“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转变,在讨论票决上由“没有选择”的等额票决制向“有选择”的差额票决制转变。
阳光培养
培养领导基层政务的政治家、科学经营经济的企业家、管理知识分子的知本家、运用推广科学技术的科学家、带领农民发展的土专家
在强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中,连南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大力培养领导基层政务的政治家、科学经营经济的企业家、管理知识分子的知本家、运用推广科学技术的科学家、带领农民发展的土专家等“五家”,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建设,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营造了各类人才大量涌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尤其是在党员干部人才培养方面,该县积极实施干部“阳光培养”,努力推进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培训 坐下来与走出去。作为山区贫困县,该县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为使领导干部开拓视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惜成本大力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在“坐下来”培训方面,连南县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就地培训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培训与工作、培训与经费的矛盾。如2010年先后5次邀请广东药学院等专家教授就医院管理基本知识、临床医学及护理新进展、医疗纠纷防范以及瑶医瑶药发展前景,油茶种植的前景及技术,组织工作业务知识等方面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各级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技术人员692人。在“走出去”培训上,2008年以来,先后8次组织镇党政一把手、县直单位主要领导、系统党委书记及村书记、主任到广西恭城、广州增城、韶关乳源、佛冈县、重庆武隆、贵州毕节、浙江奉化腾头村和仙居县、深圳南岭村和惠州大和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生态文明、城乡清洁工程等专题举办了异地培训班,共培训领导干部460人次。2008年以来该县共投入培训资金110万元,培训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0092人次,其中培训党政干部占培训人数的45.6%,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占培训人数52.7%,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培训人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