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打通非公务员身份人员上升通道
“破框”选拔优秀基层干部
江门日报
「6月11日下午,蓬江区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非公务员身份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面试活动在区府三楼会议厅举行,这是该区继前不久采取“两推荐一评选”方式选拔镇街行政“一把手”之后,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又一创新,也是今年镇街换届选举工作的一个亮点。」
非公务员进镇领导班子须闯“五道关”
为了优化镇街领导班子配备,改善乡镇领导班子知识,今年5月,省委组织部发文要求,乡镇一级换届要注重选拔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善于解决复杂矛盾的干部,加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并致力从经过基层锻炼的事业编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培养乡镇领导干部。非公务员身份人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站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思想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符合换届提名人选条件的,可通过竞争性方式产生人选,按程序推荐作为换届提名人选,选拔的数量不超过所在县(区)乡镇总数的一半。
据了解,此次选拔工作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笔试,区委组织面试、差额考察等方式进行公开选拔。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蓬江区委高度重视,精心设计了选拔工作方案,程序包括组织推荐、会议推荐、镇党委会票决、统一考试、集中考评五个阶段。镇党委根据每个候选干部的报名条件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统一考试后,由区委组织部组织考察,差额确定建议人选,提交区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拟任人选。
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更突出基层工作经验
蓬江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周惠红说,蓬江区作为广东省首批30个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创建活动的示范点之一,在选人用人中担负着在全市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重任。近年来,蓬江区大力加强了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使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赛马”走上领导岗位,而此次选拔干部的最大不同点是选拔对象的针对性,突破了以往只从全区具有公务员身份的股级干部中选拔的常规做法,将选拔范围锁定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干部层面,更突出基层工作经验,有效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调动了基层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也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尤其在面试环节,由30个科级领导组成‘大评委团’,组织部门把提名推荐权交到更多的‘知情者’手中;从一开始的资格审查到最后的区委常委会票决五个选拔环节,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和差额票决,层层严格筛选,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确保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为基层干部实现抱负打开了一扇门
这次选拔工作得到蓬江区广大非公务员身份干部的积极响应。据统计,报名人员达到23名。周惠红说,长期以来,非公务员身份的基层干部与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同工不同酬,头顶“天花板”,缺乏上升渠道,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非常渴望组织能够提供其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而此次选拔活动正好为这些被政策“框”住的基层干部实现抱负打开了一扇门。
广大基层干部将这次定向选拔镇领导班子成员看成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荷塘镇计生服务所所长容惠爱是3名进入面试环节的“幸运儿”之一,也是唯一一名女性,她在竞选演说时面对30名评委充满信心地说:“我在社区和镇工作多年,对计生工作比较了解,对村民群众也比较有感情。如果我真能到镇领导班子任职,相信能很快进入角色,为镇里的计生工作做出新贡献。”
来自棠下镇中心村的陈展华已在村委会工作近20年了,2008年村民选举他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于他大胆工作,务实奉献,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3年内增长了50%,受到群众和镇委、镇政府的好评,“这是人生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选上,那就是组织对我多年基层工作的肯定;如果选考不上,我也要一如继往为村民做好服务。”陈展华说。 (赖峰鹏 黄智军)
广东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