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视野选干部 公平公正用人才——巢湖市公开定向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综述
巢湖日报
经过考试、考察、票决、公示等环节,近期,我市2011年公开定向竞争性选拔的1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人选将陆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至此,全市上下普遍关注的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圆满落下帷幕。
来自市商务局的徐光耀“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为5名副县级镇长提名人选之一。对于此次选拔,他感触颇深,“这次公开选拔,让我真正理解了‘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的深刻含义。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在竞争的舞台上找到最能发挥自己才干的岗位。”
突出上下交流:把机关的干部派下去,把基层的干部选上来
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选拔的范围如何框定?是按照惯例框定在市直机关的科级干部,还是将选才的视野放宽,不拘一格地将目光投向基层、投向乡镇?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基层干部的晋升渠道不畅,机关年轻干部缺乏基层历练,一直在干部队伍中客观存在。为破解这一难题,有效化解基层干部晋升中的“天花板”现象,强化机关“三门”干部的实践锻炼,今年市委慎重研究决定,拿出5个市直单位副县级领导职位,面向乡镇正职定向选拔,拿出5个副县级镇长职位,面向市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选拔。通过这“5上5下”,扩大双向交流,就是要致力于打通市直机关和乡镇之间干部的交流渠道,进一步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
注重群众公认:干部能干不能干,先过民主推荐关
为体现群众公认,与以往历次公开选拔不同的是,这次竞争性选拔在考试前增设了民主推荐环节,民主推荐得票率超过30%的人选,方有资格参加考试。
据了解,此次公开选拔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县区、市直有关单位先后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和机关干部大会,对通过资格审查的竞争性选拔公开推荐预备人选进行了民主推荐,产生了参加考试的人选。将民主推荐作为竞争性选拔的第一环节,将群众公认作为确定参加考试人选的重要前提,扩大了群众参与,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据统计,全市共有1186人参加了民主推荐,报名的67名人选中,最终有60人通过民主推荐关,进入考试环节。
改进考试测评:赛出能力素质,考准德才实绩
公开选拔仅仅是出几张考卷考一下,简单地按照考试成绩取人,还是真正将考生的能力素质充分挖掘出来,选拔出最适合岗位需要的人选?这也是决策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据了解,这次竞争性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都更加注重联系基层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突出能力素质。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在民主测评、征求意见、个别谈话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考察对象直系亲属、与考察对象集体面谈、延伸考察,全方位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和一贯表现。据统计,此次竞争性选拔考察工作中,共有1525人参加了民主测评和评议,个别谈话达899人次。
唐金林原是烔炀镇的党委书记,这次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市信访局副局长拟任人选。谈起这次公开选拔,这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乡镇干部情不自禁地说:“我在乡镇工作已经有10年了,基层工作的经历对我能够入围帮助很大。这使我们深切认识到,当好一名领导干部,既要有扎扎实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干事能力。”(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