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当镇长
先过“演讲关”
蓬江区“两推一评”选拔镇长(街道办主任)
12人参与角逐
2人脱颖而出
竞职演讲是这次选拔活动的最大亮点。。 赖峰鹏 摄
本报讯 5月31日,34岁的蓬江区仓后街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李达群站在竞选台上,面前坐着的是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周惠红等15名区领导和现任镇街“一把手”组成的评委团,他沉稳地向评委团阐释自己竞选镇长(街道办主任)一职的优势和施政纲领。
当天,共有12人角逐镇长(街道办主任)一职,评委团当场宣布投票结果:一人获得最高的10票,3人同获7票,如此一来,四人晋级下一轮,获得继续接受考察和被推荐的机会。6月3日,蓬江区组织部门对区委委员、候补委员书面表决情况进行汇总,根据票数最终确定了2名考察人选。
首次采用“两推一评”
选拔镇街正职人选
“这是我人生中一次值得铭记的时刻。”演说完毕,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李达群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的确如此,因为他正在经历的是江门市基层干部政治生活中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在本届镇街换届选举中,蓬江区开全市先河,首次采取“两推荐一述评”的选拔方式,通过公开竞争选拔两名35岁以下的镇街正职人选。包括李达群在内的12人要经历报名和资格审查、第一次推荐、竞职演讲、第二次考官推荐选出三名人选、全委会提名确定两名考察对象、组织考察、常委会研究票决决定任职人选等8个严格选评程序,才能获得准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一职。竞职演讲环节是这次选拔活动最大的亮点。每个人进行10分钟的“施政演说”,争取获得进入下一轮推荐的前三名的机会。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才能更好发展经济
据悉,“两推一评”这种将提名选择权交给群众的干部选任方式,全市从去年已在推广,但主要是选拔副职,蓬江区这次用于选拔正科实职,在全市尚属首次。周惠红对此解释说,之所以在镇长、街道办主任这一级大胆尝试,主要是在各地纷纷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力度的背景下,蓬江区作为创建“广东省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试点,在选人用人机制创新上要敢于大胆突破,先行先试。同时,蓬江区是江门中心城区,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非常重,采取竞选方式选拔出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委以重任,是选优配强镇级领导班子,推动镇街经济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今年换届江门市委对选配年轻干部特别是选配35岁以下镇街党政正职提出了明确要求,而蓬江区目前镇街正职干部都超过35岁,不适应形成培养干部合理梯次的需要。通过竞选活动产生镇街行政“一把手”,也有利于树立能者上的正确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公选只是为优秀的年轻干部提供一次平等竞争的机会,组织部门选拔干部最主要的依据是德才条件和工作实绩,通过层层闯关选拔上的干部,更容易为干部群众所接受。”周惠红说,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选出两名年轻的镇长(街道办主任),更大意义还在于创新选任干部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张茂盛 赖峰鹏 黄智军)
竞选者说
“我得到了锻炼提升”
环市街党工委委员谢家安:评委团成员组成非常合理,有区委领导、组织部领导、还有现任9个镇(街)党政“一把手”,他们对基层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有更直接的体会,这体现了区委组织部对配备基层干部要求的准确把握。
潮连街办事处副主任、团委书记林宇庆:感谢区委组织部给我提供了展示发挥自己的好平台,这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参加竞选的过程使我得到了锻炼提升。
环市街办事处副主任魏瑛:参加这个级别职务的PK,要在10分钟内很好地阐释角色扮演、工作设想,对心理是个大挑战,但参与挑战的过程令自己充分准备和大胆展示,增强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