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公开选拔部分副县级领导干部和正科级干部的消息在德州日报、德州广播电视台、德州党建网等新闻媒体公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此,记者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市公选办负责人。
问:请您谈谈市委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和正科级干部的意义和特点。
答:公开选拔是选贤任能的重要方式。这次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和正科级干部,是市委在选人用人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发展、建设 “幸福德州”的重大举措。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扩大选人视野,补充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证。
与以往相比,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实行全省联考,具有选拔数量多,学历、年龄要求高,程序公开、透明等特点。一次性选拔2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和20名正科级干部,是历次公开选拔数量最多的,还专门设置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岗位。特别是面向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公开选拔正科级干部,这在我市公选历史上尚属首次,主要是着眼长远,加快年轻干部培养步伐,为领导班子注入生机和活力。
由于年龄和学历等原因,一些同志可能没有机会参加,今后我们还会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对那些德才素质好、表现突出的干部,通过正常的选拔任用程序提拔重用。
问:很多同志都想了解这次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能否介绍一下?
答:这次公开选拔坚持科学合理的导向,真正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考试的目的,重点在于考察了解报考者的平时积累和实际工作能力,不划范围,不指定复习资料,不搞死记硬背,相信报考者只要平时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问:这次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和正科级干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有哪些?
答:这次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和正科级干部的职位、职数、报考条件和相关要求,市委组织部已印发了通知,新闻媒体发布的公告已经说得很明确了。整个公开选拔工作,从6月初开始,到7月底基本结束。具体工作将严格按照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程序进行。
问:这批干部考选后,如何安置岗位?
答:为更好地实现干部的素质、能力与岗位相匹配,这些干部考选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挂职锻炼,再根据他们的现实表现和班子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合适职务。其中,副县级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分别安排到适当的岗位挂职锻炼,时间为三个月左右。正科级年轻干部要安排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因此必须是中共正式党员,挂职时间原则上一年至一年半。这是根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干部的成长规律,慎重考虑确定的。
问:符合报考条件的干部,如何填报岗位?
答:副县级领导干部分为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三类岗位。报考者根据自愿原则,只能填报其中一个岗位。现任副县级干部和正科级干部报考同一职级岗位,不受任职年限限制。
问: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任职时间如何计算?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任职定级满一年能否报考?
答: 《公务员法》规定: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应当在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职数限额以及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范围内,按照拟任职务及其对应的级别进行。新录用公务员任职时间从试用期满之日起计算。
为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步伐,经研究同意,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工作再满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可报考正科级职位;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工作再满一年的博士研究生,可报考副县级职位。
问:现在还有一些符合条件的干部对报名参与公开选拔有顾虑,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答:据我们了解,这些思想顾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怕考不上影响将来的提拔,特别是有些单位业务骨干认为参加公选不如等待组织提拔;二是怕领导和群众认为自己报名是不安心工作;三是怕考不好丢面子。应该说,参加公开选拔是响应市委号召、积极投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实际行动,应该理直气壮地参与。相信各级、各部门也一定会按照市委的要求,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同志踊跃报考,决不会对主动参与的同志有看法。希望符合条件的同志及早报名,不必等待观望。
问:公开选拔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如何来加强监督呢?
答: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公开透明。对公开选拔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和群众关心的问题,都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形式,向社会和干部群众通报和说明。二是严格监督。整个工作都将在纪检监察机关、市级 “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三是严肃纪律。层层签定责任书、承诺书,对违规违纪的报考人员和工作人员,将严肃追究责任。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