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央企共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与央企合作综述
![]() |
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
郑州铁路编组站 |
初夏时节,万物葱茏,一派生机盎然。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河南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起步之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将于6月3日在北京举行河南省2011年与中央企业合作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与央企合作发展步入一个崭新阶段,更意味着中原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一个个大项目顺利签约,可以预见,在“十二五”及更长的时间里,这些项目将会给河南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创优环境引投资
河南工业与央企合作谋求跨越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本途径是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要实现这一目标,工业化是主导,如果没有占全省国民经济大半个江山的工业发展,显然是不行的。对此,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一针见血地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做。”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是一家集煤炭、化工等产业相关多元发展的能源化工企业。自2008年12月重组成立以来,该集团抓住精深高效、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三个关键环节,谋求与央企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力推动了河南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河南煤化集团董事长陈祥恩说:“企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与央企在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事实上,早在河南煤化重组之前,永煤、焦煤等下属企业就已经开始与央企开展广泛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永煤与宝钢、巴西CVRD公司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股份制煤炭企业——河南龙宇能源股份公司,焦煤与宝钢在煤矿、电力、合金冶炼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重组之后,河南煤化集团又先后与中石化、宝钢、国电、中电投、中国铝业、华润等央企在煤炭开发、煤化工、电力、物流贸易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总资产已超过1000亿元,拟合作项目投资额约600亿元。集团在合作中实现了长足发展,已位居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二位。
立足优势谋发展。地处华夏腹地的河南,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资源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重大历史性转变,同时担负着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重任。然而,缺少项目、资金一直以来却制约着全省工业经济的发展步伐。与央企共谋发展,正是河南针对这一症结开出的一剂良药。
中央企业是民族工业的龙头,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典范。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河南发展史,与央企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良好的现实基础。“一五”时期,国家先后在河南布局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一批国字号项目,奠定了河南现代工业的根基。而“十一五”时期,随着河南与央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一拖、洛铜、洛玻、许继、平高等一批重点企业通过与央企战略重组,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央企在河南的投资不断加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在豫央企各级企业和研发机构已达240余家,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已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综合分析后,河南把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作为总体战略,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预期增速为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增速9%左右。与央企的合作,时不我待,必须争分夺秒。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作为抓住关键、带动全局,“八策并举”的第一策。今年初,省长郭庚茂专门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策划好与央企合作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活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任召集人、省直有关厅局和中央驻豫机构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省与央企合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国资委。3月2日省政府召开与央企合作动员会,4月26日又召开了与央企合作推进会,副省长史济春、陈雪枫作动员部署。各省辖市也层层动员部署,主要领导研究布置和细化落实相关具体工作,并亲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上门拜访多家央企。为推动与中央企业战略合作持久、稳定、科学向前发展,河南在项目立项、保障项目用地、完善配套条件、金融服务支持、加强涉税协调、人才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
河南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持续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层次明显提升,合作规模日益扩大,一批重大项目在河南落地生根,有力推动了河南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河南与央企已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如今,河南正以十足的后发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着战略投资者,日益成为一片投资创业的热土。
产业升级拓空间
抢占先机联姻已“开花结果”
央企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谁抢占了先机,也就意味着夺得了发展的先机。
令人鼓舞的是,自2009年以来,国家连续密集出台了相关重大政策,为河南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央企入驻河南,实现共同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5月20日,记者在焦作高新区采访期间了解到,焦作光电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即将投产。2009年,焦作市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12亿元的焦作光电产业园项目于当年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31万平方米,重点建设六个产业化生产中心、两个技术中心和一个实验中心。焦作市立足实际,以超前的意识和胆略,通过战略重组以及形式各异的嫁接,解决了困扰当地工业经济发展的难题。2004年11月,中国昊华化工集团以增资扩股的方式相对控股河南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创立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对接央企、对本地骨干企业进行战略重组的有益尝试。到2010年,昊华宇航资产总额达33亿元,年完成销售收入29.16亿元,利润6111万元。烧碱和聚氯乙烯年生产能力均达到65万吨,在省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位。央企和省企在焦作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在河南,对外合作不仅仅只是引进投资,更是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结构优化。河南煤化集团与中科院合作的乙二醇项目已经落地,碳纤维项目已经投产,目前都属于煤化工产业的制高点。为降低投资风险,实现煤炭就地转化和价值最大化,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积极在战略用户和国内大型电力、钢铁企业中寻求合作伙伴,通过与5大发电集团中的4家,以及宝钢、武钢等11家钢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了关联企业的战略投资,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短短几年间,通过引进战略合作、引进投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募集发展资金100多亿元,产业遍布国内9个省、直辖市。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梁铁山告诉记者,通过实施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推动了集团跨越发展,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资产规模达到823亿元,利税总额62亿元,位居全国企业500强第七十五位。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担负着中心带动的重任。“除了好的市场,央企更看重的还有地方的服务、投资环境和效率及地方的产业发展思路。”郑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荃告诉记者,通过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短时间就可迎刃而解。今年,共征集筛选了45个与央企合作项目,合计总投资1741亿元,其中拟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额498亿元,拟推介洽谈项目4个,拟开工项目20个。
与央企的合作正在河南各地掀起高潮。新乡市与央企,特别是与中科院、中航工业、兵器装备等中央单位合作,高度重视引进大项目和高技术。目前该市与中航集团合作的中航产业园投资超过100亿元,建设专用车和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与中科院合作的煤制烯烃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为煤炭转化和发展高科技煤化工产业打下了较好基础。从2009年开始,安阳市与央企签订26个合作项目,涉及金额316亿元。南阳市结合资源、产业、市场等优势,在重大项目建设、企业兼并重组、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与央企开展合作,加快了高科技产业发展。洛阳、平顶山、许昌、漯河、三门峡、济源、商丘等市也都积极推动各专业园区建设,引进央企入驻,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样,央企也通过合作尝到了“联姻”甜头。说起在河南的投资前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充满信心。“在河南这块投资乐土大有可为。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预计为35亿元,年实现利税预计为5亿元。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我们的合作会长期进行下去。有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项目搞好,把和河南合作做扎实,做出成效。”
中原崛起乘东风
河南与央企合作进入崭新阶段
“十二五”期间,工业肩负着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使命,突出调整产业结构,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正在成为河南省与央企合作发展的主旋律。 “央企强大的投资能力和扩张的内在动力,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热情不谋而合,从而使得国有资本在全国区域经济热点上和关键投资领域狂飙突进,实现双方合作的互利共赢。”河南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认为,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已经拉启,河南的区位、交通、资源、市场和政策优势进一步凸显,配套设施和服务更加完善,正在成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和投资热土。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层次高、综合实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品牌影响力大,与河南经济具有很好的互补性。持续推进与央企合作既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乎全局之举,也有利于中央企业科学配置资源、优化战略布局、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做强做优,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壮大国有经济,促进中原崛起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河南省与央企合作取得了初步进展。河南与央企的合作将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以项目投资、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加强与央企合作,促进央企在河南扩大投资规模,建设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从而推动该省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煤化集团加快推进与中石化合作的180万吨/年MTO、90万吨/年PTA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钢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投资集团等省管企业也谋划推进了一批与央企合作项目。中电投河南分公司、中盐总公司河南公司等中央驻豫单位也积极行动,争取集团公司在河南布局项目、扩大规模。总体上看,河南省2011年与央企合作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
乘中原经济区建设东风,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为将河南与中央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河南省委、省政府将于6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河南省2011年与中央企业合作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河南省四大班子、各省辖市和省管企业的主要负责同志赴京参会。目前,在各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豫单位和省管企业推介的基础上,河南省已筛选整理出与央企合作拟签约推介重点项目340多项,涉及农林水利、煤炭、电力、交通、城镇建设、钢铁、建材、医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
从河南省政府国资委了解到,目前合作项目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总体规模较大。签约项目数量近150项,总投资额预计超过4500亿元。
二是体现结构调整。在引进央企继续加强河南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并着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拟签约项目包括工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项目100余项。
三是突出园区建设。在签约和推介项目中,各省辖市突出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产业集群项目,郑汴汽车产业集群、洛阳动力谷和石化产业基地、新乡和焦作装备产业集群,中原电气谷、鹤壁煤化工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安阳建材和医药生产基地等区域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四是促进存量优化。签约项目中有10多项企业重组及技术合作项目,通过与央企合作,可促进困难企业解困,获得技术和资金支持,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如中建总整体收购河南路桥公司,可注入资金20亿元,中烟公司整合省内4家烟草复烤企业,可有效提升企业规模效应。
五是突出市场主体。在拟签约推介项目合作主体中,既有省市重点国有企业,也包括一批民营企业。它们通过合作投资、相互持股、并购重组等市场运作方式,积极与中央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迎着中原经济区的东风,河南产业振兴的好戏正在上演。即将在京举行的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无疑又是一个大手笔。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为河南与央企的合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而且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投资兴业的商机。继续提升河南与央企的合作水平,使央企的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与河南的资源、市场、要素优势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必将产生1+1﹥2的倍增效应,继续谱写出携手合作、共创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