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6日讯 近日,杭州西湖区推出乡镇和部门3个区管副职岗位,面向全区村(社区)书记、主任公开选拔,进一步拓宽党政机关干部来源渠道,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调动和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合理设置条件,体现向基层一线倾斜。区委在全面分析村(社区)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定向从村(社区)书记主任中选拔区管副职领导干部的实施方案。在资格条件设置上,注重向长期在村社区基层一线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优秀干部倾斜,注重向长期在村社区基层一线克难攻坚、化解矛盾的优秀干部倾斜,注重向长期在村社区基层一线开拓创新、创先争优的优秀干部倾斜,并明确规定了5类不准报考的情形。据统计,经过动员推荐,报名参加选拔的92名村(社区)书记主任中,普遍在村(社区)任职达到7年,最长达到12年,有6名是省市区的优秀村(社区)干部。
改进选拔程序,强化能力业绩的考评。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针对村(社区)干部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实际,笔试面试环节适当增加实践类试题的比重,探索现场问答、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测评方式,重点测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环节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办法,突出基层经历和工作实绩的考核,并结合民主测评加强对考察对象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专项考察,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等13种表现实行“反向测评”,做到考“能”更考“德”,力求全面把握干部的德才表现和综合素质,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扩大民主公开,实行选拔全过程监督。坚持选拔方案、程序、结果“三公开”,从宣传发动、笔试、面试、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开透明,及时将工作公告、入围考察人选和量化考察评价办法等通过文件、报纸、网站等进行发布。同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代表、目标职位所在单位干部及服务对象参与推荐测评,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并首次实施《考察对象廉政情况报告制度》,将考察对象的主要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个人及家庭收入、个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拥有的房产、汽车等12项内容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构建常态机制,树立从基层选拔导向。区委坚持把优秀村(社区)干部作为区管干部队伍的来源之一,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力度,近年来,已先后通过公开选拔和公开选聘方式,选拔4名村(社区)书记主任到乡镇和部门担任区管副职,选聘11名大学生村官担任聘乡镇(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妇联副主席,初步建立起了面向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选拔的常态化机制,既有效改善区管干部队伍来源结构,也调动了广大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将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干部要求落到实处,使他们感到有盼头、有动力,树立“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鲜明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