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秉持正确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充满奋发有为的发展激情、坚持锲而不舍的工作劲头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生机彰显,活力进发,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8年8月,结合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本溪市委在全市集中开展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调研工作,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领导水平、用人导向、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印发了《中共本溪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全市各级党组织切实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先后涌现出“服务大局、执法为民模范”市公安局和“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谢宝兴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取得了积极深远的社会效应。
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五年来,本溪市委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干部队伍建设实际,以提升能力为目标,突出市管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等重点,大力实施党政干部培训工程。采取普遍轮训、专题培训及域外考察、出国培训等多种形式,共举办培训班163期,培训各级党政干部9739人次,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担当振兴本溪老工业基地重任的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
完善干部管理工作,提升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水平。2006年《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本溪市结合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本溪市公务员调任暂行办法》、《县级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非领导职务设置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干部任免流动沟通备案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严格加强公务员“入口”管理,扎实推进统一考试录用公务员和考试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工作,积极完善干部任免流动审批审核备案、事业单位晋升正县级非领导职务人员沟通备案和四个城区正处级岗位干部审核备案等程序,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2009年,本溪市委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深入开展了“强化干部工作管理年”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市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强化考核激励约束,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根据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等有关规定,2009年本溪市委重新制定了《本溪市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着重增设了市委全委扩大会议民主推优等环节,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推优。另外,还专门制定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实行绩效考评的意见》以及信访稳定、服务环境、县区发展三个绩效考评办法,初步建立起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市委切实抓住换届等时机,积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将考核评价的约束性指标作为干部考察的硬指标,并与考察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日常掌握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考察对象的客观准确评价意见。
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搭建开放式选人聚才平台。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间,市委采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结果的“四公开”做法,实行“阳光操作”,先后四次组织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有29名优秀干部在选拔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工作岗位。特别是2010年,本溪市首次采取市和县区联动的方式面向全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提高了公开选拔工作效能,吸引集聚了一批优秀人才,本溪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加快步入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轨道。积极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下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营造让优者胜出、让下者服气的良性竞争环境,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夯实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军”。本溪市委于2010年集中组织完成了新一轮市管后备干部队伍补充调整工作,使市管后备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数量更加充足。为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市委还重点选派了50名年轻干部分别到上海、江苏、山东、沈阳等发达地区和省市机关、乡镇街道进行挂职锻炼,有针对性地考察学习当地经济发展和开发园区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挂职干部结合本溪市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广泛与挂职地区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寻求把握合作商机,成功签署了一批合作协议,引进了一批资金,落地了一批项目,实现了干部自身成长和推动本溪市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目标。
健全完善决策机制,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本溪市委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坚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凡是涉及干部人事任免事项,均在民主推荐、考察的基础上,经书记与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等工作的常委召开五人小组会议共同酝酿后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并一律实行票决制。从2009年6月开始,市委连续11次对59名县区及市直部门党政正职等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实行了市委常委会推荐提名、市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并对部分领导职位尝试了差额票决。特别是2010年8月以来,市委进一步将常委会推荐提名、全委会审议表决重要干部人选的范围,扩大到县区四大班子正职和所有市直部门党政正职拟任职人选,并将参加审议表决的人员范围由市委委员扩大到市委候补委员,切实在健全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强化干部监督工作,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2008年开始市、县两级党委开展了在党委全委会上对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工作(简称“一报告两评议”)。从2009年开始,结合年度考核工作,市委还在市直部门和单位首次推行了“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切实加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市委坚持多措并举,把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与健全完善干部监督联席工作会议等制度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构建电话、信访、互联网“三位一体”的举报网络,严肃查处用人上不正之风,不断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在今年刚刚结束的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中,没有接到一个举报电话,没有一封举报信件,没有发生一起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和干扰换届秩序的事件,全程实现了“零信访、零举报、零违纪”。在换届民主测评中,社会各界代表对本溪市换届工作的总体评价、对换届风气的总体评价、对治理拉票效果的总体评价、对新一届班子成员的总体评价满意率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