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副处级领导干部选拔结束公选全过程实现多个创新
区纪委常委、区民宗局副局长、区建设和交通局副局长、区公务员局副局长、区商务局副局长……在金牛区,31个炙手可热的“局座”位子,刚刚诞生了新的任职人,他们不是组织委派任命、也不是领导点名提拔,而是面向全区公开考试选拔产生的。昨日,金牛区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为期两个多月的竞争性选拔副处级干部顺利结束,这是该区历年来竞争性选拔干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我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据悉,在此次选拔过程中,从报名条件,到考试出题、面试等多个环节,都实现了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的多个创新。
鼓励基层干部:
社区书记主任也能参与公选
“在实施机构改革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对全区空缺的副处级领导岗位进行梳理,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就是希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洪介绍说,此次竞争性选拔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岗位有31个,涉及区委、区政府17个职能部门、5个街道、4个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和5个事业单位,是金牛区历年来竞争性选拔干部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报考范围方面,金牛区首次将垂直管理部门纳入了参考范围,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一线工作经验,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也可报名参加街道副处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的选拔。而在报考条件中,将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主任的学历放宽到了大专。
“这对我们社区干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说明社区干部的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我们作为为群众服务的最基层的干部,也看到更好的前途,工作也有了更大干劲。”九里堤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傅如坤是参考者之一,他顺利通过了笔试、面试关,但遗憾的是,在差额考察关未能最后通过。尽管如此,傅如坤表示自己也不气馁,通过考试也看到了自己和机关干部在理论知识上的一些差距,他现在正积极加强日常的学习,努力提高政策水平等综合素质,为下一次的选拔做着准备。
据了解,报名参考的社区干部达到了16名,为照顾这部分参考者,在笔试题目中,特地为他们设立了一道关于街道干部如何做好“三个服务”的问题。
打破年龄限制:
报考者年龄放宽至45岁
据了解,金牛区此次公选将报考者年龄放宽到45周岁,这让不少年龄偏大,但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成为受益者。“打破以往副处级干部35—40周岁的年龄限制,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年龄阶层机关干部的特长。”王洪介绍说,在机关里,有不少“老科长”,由于单位领导岗位少、晋升的机会不多,让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特长难以发挥,因此,此次对报考者放宽到了45岁。
今年43岁的天回镇街道干部徐志祥有着丰富的街道工作经验,以前因为年龄问题,他对晋升并没有太多想法。此次通过考试选拔,走上了领导岗位。他感慨地说:“我感觉这是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工作充满了新的活力。”据统计,在267名报考者中,40岁以上的就有110人;31名任职者中,40岁以上的就有10人,最高年龄为44岁,充分调动了一大批“大龄”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此次通过了公开选拔的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解杰敏今年29岁,此前他正远在北京的商务部挂职锻炼,接到单位通知后,他立即赶回成都参加选拔,成为共青团金牛区委副书记。
考前30分钟出考题:
重点考察干部思考创新能力
3月19日,264名(3人因个人原因缺考)参考人员按时坐进了封闭式的考场。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封闭式的会议室,区委书记、区长等区四大班子领导,3名处级领导和2名基层社区党组织书记正在举行一个专题会议,现场研究议定笔试命题,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辜学斌挂帅的区竞争性选拔领导小组成员现场见证出题。命题人员事前也不知道专题会议的内容,进入会场后也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经过半个小时的慎重商量后,成都市统筹城乡“六个一体化”、金牛区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等四道考题新鲜出炉,赶紧送往考场,考试才正式开始。参考者只需要选择其中一题进行论述答题,字数为3000字。
“这样的笔试方式避免了死记硬背,更多地测试干部的政策水平、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试阅卷老师、区委政研室主任牟新云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灵活的考题,更能展示机关工作人员日常的学习水平和工作能力。在阅卷中,尽管不知道答题者的名字,他也发现了其中一些有思想、有勇气、想干事的干部。
临时请来面试考官:
20名考官多角度考量干部素质
面试,是考核竞聘者临场反应、心理素质、知识积累等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面试的公开公平公正,从而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在此次竞争性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过程中,金牛区也创新了面试环节的考试形式。
“我那天接到了一个电话,叫我到区上组织部开个会,真没有想到,来了竟然是让我当面试考官。”奥林社区党委书记陈传寿还是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干部选拔,其他40名考官中,也有不少是在考试开始前才知道自己将作为考官对此次竞聘副处级领导干部岗位拟任人选的考生们进行面试。陈传寿表示,这样的面试办法很有新意,更能体现公选的公平。
据了解,每个考场20名考官中,除社区干部外,还有区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代表人士,这样考官从不同角度考量参考者的回答,更能全方位考察每位竞聘者的综合素质。
本报记者张渝
访谈
把选择干部的权利交给多数人
在此次竞争性选拔干部中,我们大胆地创新了报名条件、笔试出题、面试、组织考察等多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充分体现“公开”、“公平”,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尤其在出题、面试环节,突破以往应试考试和评委选取方式,广泛吸纳干部群众参与,笔试出题人员除区领导外,还邀请了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与,面试考官也随机抽选了党代表、人大代表、社区干部等。充分体现了区委大力度推进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通过扩大干部群众参与度,把选择干部的权利交给多数人。也通过这样的选拔,增强了全区上下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激活干部群众参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五区金牛”建设的热情。
四川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