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岳西县举行纪念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在行动”主题演讲比赛。参加比赛的20名选手们以亲身实践和感受,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和丰富的感情表达,阐释了对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尽情讴歌先进典型,展示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的丰硕成果,展现各条战线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共产生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0名。
“十一五”期间,该县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组织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该县先后获得2005——2006年度、2007——2009年度全省农村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第二、第三批选派工作先进集体,先后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全省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座谈会、全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座谈会、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科学发展深入人心
从2009年3月开始,该县分两个批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实施五大战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岳西”主题,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基础环节抓紧抓实,通过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八学”载体、制作宣传挂图张贴上墙、编写“打鼓书词”由民间艺人进村巡回演唱等生动直观的形式,诠释科学发展观涵义,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形成了推进岳西科学发展的共识;坚持把调研走访、分析检查作为全面“体检”、反思自省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四围绕四查找”和“三查三看”等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查找问题,深刻剖析根源,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坚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分批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了一批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推动了岳西的科学发展。
创先争优氛围浓厚
紧扣“战贫求富创佳绩,科学发展当先锋”这一主题,该县各基层党组织积极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一是按照“三贴近”,在乡镇开展“比学创”活动,在县直机关开展“四比”活动,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中开展“访民情、解民困、聚民心”活动,在选派干部中开展“学沈浩、比实绩、争当优秀第一书记”活动,在选聘生中开展“学沈浩,当标兵,我为新农村建设献青春”活动等。二是建立公开承诺、上评下议、评星定奖“三项”机制,全县党组织和党员共承诺事项3.4万件,到去年年底已兑现承诺事项3.3万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集中点评896场次,提出整改意见1200多条;全县共评选出星级党员1400多人,先进基层党组织90个。三是坚持“党内带党外、支部带全部、党员带全员、先进带后进”,形成组织共创先进、人人齐争优秀、党建群建水平同步提升的生动局面。该县在全省创先争优座谈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天际集团、迅启公司党支部负责人分别在省、市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省委张宝顺书记、省创先争优活动督查指导组和省委组织部领导等先后来该县调研,对该县的创先争优活动给予较高评价。
政治生态不断优化
“十一”期间,该县把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放在干部工作的首位,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全县领导干部大会或县委全委会议推荐提名科级重要职位人选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轮岗交流的力度,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一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始终坚持“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实行县直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年度专题报告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情况,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注重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准确性,充分发挥考核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导向、评价和监督作用。注意配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将工作成绩突出、综合考核靠前和进位增幅较大的乡镇党委书记安排到县直重要部门担任主要负责人,将县直和乡镇工作绩效好、开拓进取意识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党政正职岗位上,对出缺的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及时充实和加强,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乡科级领导岗位。加大年轻干部使用力度,每年新提拔的科级干部中,40岁以下的干部占40%以上。注重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共提拔使用女干部54人次,配备女干部的乡镇领导班子比例达到100%的目标,配备女干部的县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班子比例达到22.7%以上。注重党外干部的使用,已配备党外干部的县政府组成部门领导班子达到四分之一以上。二是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出台并执行《中共岳西县委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工作相关制度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用人行为。严格遵循“三定”方案领导职数配备要求,坚持在领导职数许可的范围内选拔和配备干部。除乡镇换届特殊情况外,严格控制研究决定提拔任用干部的数量,坚持做到每次提拔使用干部不超过20人。严格执行考察责任制、考察工作预告制、试用期制、协商通气制、公示制等,坚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三是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积极探索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民主,建立全县领导干部大会提名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初始人选制度。2009年对县委老干部局局长等三个职位人选,2010年对21个县直单位行政负责人、5个乡镇党委书记、8个乡镇长职位人选,实行全县领导干部大会推荐提名。召开县委全委会议,公开推荐1名乡镇党委书记人选。坚持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通过公推竞岗、全程差额票决的方式,产生7名乡镇长推荐人选;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开选招等方式选拔领导干部和选招工作人员,先后两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1名副科级干部,10个县直单位拿出30个副科级岗位在单位内部竞争上岗,县直单位工作人员、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小学教师等一律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选招、选调或选聘。全面推行干部事项票决制度,试行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对党政正职进行满意度测评制度,并把测评结果与公务员年度考核评优和干部调配挂钩。四是多渠道培训锻炼干部。开展领导干部周末读书班活动,组建领导干部业余教育学院,致力于开发干部潜力、提升干部能力、激发干部活力。有效整合县内“双培双带”示范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资源,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并顺利完成省委党校两期青干班学员在岳实践培训。加大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先后两批选派43名干部到规模企业挂职,安排21名科级干部到信访一线挂职,安排31名干部专职驻外招商,外派9名科级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选择5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综合部门挂职。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举办干部轮训班、培训班、研讨班近百期,参加学习培训达万人次。五是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建立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对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监督。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和函询、述职述廉、个人报告有关事项等制度,坚持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对在各类考核中位次居后的县直单位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坚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每年对调整、离任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每年组织在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向市委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认真受理全县正科级行政事业单位党政正职主要负责人集中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坚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任职回避和交流等制度。坚持治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拉票行为,在全县科级以上干部中集中开展“坚决抵制拉票行为承诺书”签名活动,组织全县38名县级领导干部和党政群机关745名领导班子成员签订了“坚决抵制拉票行为承诺书”。开展干部选拔任用满意度调查工作。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满意度、新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满意度等均列安庆市八县三区第一位。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也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考核验收。
基层党建整体推进
该县从七个方面整体联动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收到良好效果。一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每年进行考核,每两年进行一次表彰。全面推行创建工作承诺制,每年初,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根据党建工作年度目标,研究确定10项左右承诺事项,上下级党组织之间双向签订承诺书。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述职点评测评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把评议结果与乡村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奖励相挂钩;把乡镇党建工作纳入乡镇经济社会目标考核体系;将党建工作经费、选派(聘)工作经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坚持党员县干党建联系点、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村制度,农组成员单位抓农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二是坚持科学规范,因地制宜设置党组织。根据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村情民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消除盲区等基本要求,全县村级设置党总支36个,党总支下设党支部103个。根据社区党员数量和党组织情况,设立四个社区党委和两个社区党总支,有效加强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在村和社区党组织换届中,普遍推行“两推直选”,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和人民民主,拓宽村(社区)班子的选人视野。设立供电公司、农村合作银行、地税局、国税局机关党委,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设立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加强对开发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全县147家非公有制企业有89家企业建独立、联合支部。全县45家规模以上非公经济组织均已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规模以下非公企业中有3名以上党员且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非公经济组织,一律单独建立了党组织;党员不足3名的,按照行业相近或地域相邻原则,建立了联合党组织,目前已基本实现党的组织或党的工作全覆盖。三是不断优化结构,着力推进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党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五年来发展党员2503名,其中女党员520名,占总数的20.7%;35岁以下青年党员1248名,占总数的49.8%;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1753名,占总数的70%;农村、企业、教学、机关一线党员2312人,占总数的92.3%。全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进一步改善。以“双向承诺”制为总抓手,全面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载体建设,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县内建成10个各具特色的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先后组织108名同志到基地开展跟班培训。组织232名村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组织近400人次的农村党员中心户和发展能手,先后到江苏无锡、山东潍坊等地参加“双技”培训。在上海、泉州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11个,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工作成效明显。组织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面推行农村党员中心户制度,确立党员中心户723户;全县182个村均建立了党员议事会组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阳光村务”建设有效推进。四是整合党建资源,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全面组织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与村(社区)党组织、党员结对共建活动,全县182个村党组织均与1个以上城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同时,省委办公厅等20多个省市机关党组织和乡镇(街道)党(工)委与该县的部分乡村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实行社区结对共建,共建单位为社区支援资金、提供服务、争取项目价值1000多万元。五是积极实施党内关爱工程,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按照“一定三有”要求,不断改善村干部报酬结构,健全在编村干部的报酬稳步增长机制。该县村党组织书记的年人均报酬由2006年的5760元提高到2010年的8760元,增幅为52.1%,其他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县财政共筹措离任村干部和老党员困难救助资金65万元,从2007年起,每年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了救助;组织开展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自2008年起,建立了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十佳”村党组织书记和“十佳”村委会主任评选活动,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工作,已选拔3名村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投入1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春节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离任村干部和老党员、慰问受灾的贫困党员。六是加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断推进村(社区)组织硬软件建设的规范化。紧抓中央和省、市组织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机遇,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统筹推进村部、文化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等“一部四室”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新建标准化村部76个,投入资金2千多万元。建成“先锋在线”终端站点226个,结合“文化共享工程”,为182个村统一配备了投影仪等电教设施,乡村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整合资源,有效解决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6个社区均有办公场所,平均面积达到290平方米,并建立了规范的社区活动中心。七是深入推进选派(聘)工作,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三、第四批选派工作中,共选派189名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任职,其中自行增派68名同志到村任职;共接收24名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选派选聘工作取得突出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加强组织、发展经济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干群的普遍欢迎。(通讯员:高翔、张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