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激活了干部一池春水。”近年来,四川省宣汉县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收到了组织、群众、社会“三满意”良好效果。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泽健说:“公选,选出了好的干部,更选出了好的风气。”
六岗直选:“想选谁就选谁,选到谁就是谁”
“每参加一个环节,都非常紧张,因为每一个环节之后都要淘汰一个人,不到最后根本确定不了谁上谁下。”通过“六岗直选”当选为宣汉县卫生局机关党委书记的杨春回忆说。确实,六岗直选将竞争机制贯穿于选举全过程,从候选人推荐、到考试考察、再到陈述直选都实行全程差额,让竞争者公开竞争,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提供了舞台,有效激发了人才潜力。
这里说的“六岗直选”是指定责明岗、民主荐岗、组织评岗、考试竞岗、陈述诺岗和直选定岗。2009年2月,该县在四个县级部门“六岗直选”机关党委书记试点成功后,对县级机关党组织进行集中换届,6100名党员、1万余名干部职工和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全县共有950名能力出众、群众公认、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从1400余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380个机关的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成员,在党员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虽然落选,但我很服气。这次竞选完全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该县人口和计生委党员胡峰在竞争机关党委书记中,前五个环节都是一路领先,但在陈述诺岗和直选定岗环节以两票之差落选。“六岗直选”模式除了将竞争机制贯穿选举全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民主,每一步都充分尊重党员的意愿,选谁不选谁,党员说了算。退休后一直居住重庆的老党员王大为感叹说:“这趟回来得值!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回‘伯乐’,真正做到了想选谁就选谁,选到谁就是谁。”
通过“六岗直选”党组织书记,实现了变“替民作主”为“要民作主”,变“封闭操作”为“阳光运作”,变“伯乐相马”为“赛场竞马”,变“要我干事”为“我要干好”的良好效果。“六岗直选”模式被评为全国首届基层党建优秀案例并在全国广泛推广。
三试三评:“实现了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拔主要领导”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善于改革、勇于创新。”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宣汉县探索性提出了以综合素质考试、领导能力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民主测评、实绩鉴评和量化考评为主要内容的“三试三评”公选模式,公开选拔了花池、红峰、凤林、漆碑4个乡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
“‘三试三评’打破了传统的党政正职选任模式,实现了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拔主要领导。”据宣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吴炼介绍,“综合素质考试”和领导能力测试”采取笔试方式,前者考察应试者应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储备情况,后者考察应试者分析判断能力、指挥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领导艺术和素养,两者各半折算为笔试成绩,取前5名进入无领导小组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考察应试者认识水平、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采用“专家+群众代表”大评委制,专家评委评分占80%,群众代表评分占20%,折算为面试成绩。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4:6比例折算后,取前3名进入“三评”环节。“民主测评”考察应试者在单位的群众公认度、个人品德、能力素质和廉政情况等,“群众满意度”测评“赞成票”不过半或民主测评“优秀”、“称职”票之和低于70%者直接淘汰;“实绩鉴评”对应试者工作和任职经历、工作实绩、履职及奖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量化考评”由部务会议结合日常考察情况进行评分,并以5%的比例计入应试者总成绩。根据总成绩,每一个职位从高到低取前2名,提交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
“要不是参加公选,我这次哪能当乡长哦。”蒋志敏之前是观山乡的副乡长,在2010年的“三试三评”公选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中,通过层层过关脱颖而出,成为漆碑乡乡长人选,在后来的选举中,又以满票当选为漆碑乡乡长。
现场直播:“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考干部!”
2010年7月,宣汉县委组织部面向社会定向统筹公开选拔7名科级领导干部。面试环节首次引入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代表组成的“群众评委”,并通过电视全程直播面试实况。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和新闻媒体全程参与,每一个环节的相关信息都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全社会公布。面试环节,由电视台全程同步现场直播,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我今年89岁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考干部!”宣汉县峰城镇板桥村村民邵树兵说。在看到当地电视台发布的“定向统筹公选科级干部面试现场实况电视直播预告”后,7月11日,在县城女儿家耍的邵大爷约上几个邻居,来到县城东门广场,通过设在广场的LED电视屏幕观看面试实况。坐在广场条椅上紧盯着电视屏幕的邵树兵老人,感慨地说:“这样挑选干部,是要靠真本事才行!很公正!”
面试过程进行电视直播,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监督。这一举措,很好破除了以前面试带来的神秘感,增强了考试的透明度、群众的知晓度、社会的认可度,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现象。
四川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