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满意度,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贵州省黎平县在2011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7名科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在命题、评卷和面试三个核心环节上完全委托第三方来开展。(4月21日《贵州都市报》)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命题、评卷和面试三个环节完全委托第三方开展,由外省考官说了算,看上去是对症下药,可以有效解决开后门、找关系等公选存在的问题。不过,在亲历并了解公务员考试、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的笔者看来,公选外省考官说不算不是灵丹妙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选存在的问题。
首先,纵然是外省考官说了算,但是开后门、找关系依然可以进行。实际上只要有关系,能找到人,完全可以在考试之前,尤其是在面试之前,通过他人穿针引线,与外省的考官见面、交流,向外省考官行贿,以便面试取得高分。
其次,从命题到面试,虽然都是由外省考官组织,外省考官说了算,但是最终成绩的公布,尤其是具体分数的公布,不是外省考官公布,而是本地组织部门公布。在这个看似不是公选环节的成绩公布环节,考生完全可以行贿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修改、造假,让组织部门向社会公布假成绩。作为说了算的外省考官,既不可能记得所有考生的成绩,更何况按照严谨的考试程序,考官只知道考生号码,不知道考生新民,也不可能事后查询所有考生成绩与自己提供给组织部门的成绩是否相符。
最后,公选与公务员考试有一定的不同,公选的核心环节是考察,公务员考试的核心环节是面试。公选考察又不同于公务员考试的走形式的政审,公选考察要求看上去很严格,由当地组织部门根据后备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并采取打分量化模式。但是,正是由于当地组织部门考察,并且是量化打分,实际上为后备人选考察造假、开后门提供了方便之门,考察也成为当前各地公选最假、最黑的环节,很多干部对此意见比较大。
可以说,公选只是将命题、笔试、面试三大环节交由外省考官说了算,而对于比较核心重要的成绩公布和考察环节不交由外省考官,仍有本地组织部门说了算,同时不采取透明招考,不让公众参与监督,任何措施都是徒劳无功,不能从根本上完善公选制度,不能真正通过公选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