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以乡镇党委换届为契机,分两批从区直、乡镇事业单位公开选拔17名工作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在全区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谈到公开选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入乡科级领导干部队伍的初衷时,该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维东同志说:“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领导班子急需一大批具备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干部,而事业单位恰恰积聚了一大批具备这些专业技能的干部。我们探索以公开选拔的方式从事业单位遴选人才,目的就是要用好事业单位这一重要的人才库,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据了解,淮阴区两次定向从事业单位人员中公选乡科级领导干部,不但全程差额竞争,还在报名环节和测试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在报名时,该区改变以往面向社会公布岗位需求、报考条件由考生根据要求自主报名的招录方式,规定初步人选除符合干部选拔任用年龄、学历、职级、任职年限等硬性规定外,必须由乡镇党委和区直有关单位党组织召开民主推荐会议,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集体研究产生推荐人选,并按要求填写《干部提名推荐表》,说明推荐过程和推荐理由,经组织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参与公开选拔。该区规定,各乡镇和区直单位一般推荐2个名额,最终审核确定112名初步人选参加素质能力测试,差额比例达到了1:6.5。
该区老张集乡党委书记王圣贤同志事后介绍说:“我们这次集体推荐的2名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事业单位工作成绩在全区处于同行业前列。以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干到单位负责人岗位后,政治生涯基本就顶到了‘天花板’,工作没有什么激情,有的时候还不大听话。这次组织部门把推荐人选的权利交给乡镇党委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增加了我们对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话语权,使我们更加注重事业单位主要岗位人员的配备和培养、使用,也无形中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加注重提升德才素质、争创一流业绩。”
在素质能力测试环节,该区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特点,简化公选工作流程,直接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的方法,对初始人选进行集体面试。面试就某一热点难点问题模拟场景,在初始人选陈述自己观点、反驳或补充他人观点的过程中,由考官检测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辩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检测他们在现场高压状态下进入角色的兴奋程度、情绪的稳定性、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等,全面直观地评价面试人员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并逐一给出面试分数。面试全程摄像,并邀请人大常委、政协常委、纪委常委参与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受理举报和投诉事件。经集体面试,根据岗位需求1:1.5的比例,按得分高低排名确定了26名初始人员进入组织考察环节。
参加集体面试的事业单位人员事后纷纷肯定,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的方式集体面试,将所有应试人员安置在同一情景、同一时空下让他们自由发挥,增加了应试人员自由表达的主观能动性;让考官依据应试人员现场综合表现对比打分,增加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加方便好中选优遴选人才。
该区对26名通过集体面试的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全面组织考察,并召开区委常委会,向区委常委汇报参选人员集体面试测试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最后由常委会按照岗位需求1:1的比例差额票决产生了17名拟任人选。目前,这17名同志已经全部走上乡科级领导干部岗位。
在全面回顾定向公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入乡科级领导干部岗位工作时,杨维东认为至少取得了三方面积极的成果:“一是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除走上工作岗位的17名同志外,纵观提名推荐和集体面试的全过程,我们发现事业单位还有很多肯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且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对这些人才好好培养使用,事业单位将成为乡科级领导干部重要的后备人才库。二是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达到优化乡科级领导班子结构目标的同时,把初始提名权下放给乡镇党委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由他们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推荐初步人选,一方面把部分‘考试专业户’挡在了门外,提高了应试人员的‘含金量’,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区委凭德才、靠实绩、看公论选人用人的工作导向。三是激发了事业单位工作活力。通过定向公开选拔,17名表现优秀的同志走上了乡科级领导干部岗位;一批年纪轻、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同志走上了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工作岗位;空缺职位为招录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事业单位创造了条件,畅通了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晋升渠道,解决了事业单位人员流动难、提拔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难等现实问题,为事业单位注入了新的活力。”(王力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