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对2010年公推公选27名副厅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进行了公示。这标志着历时3个多月的公推公选工作基本结束。这是自1995年以来安徽省委直接组织的第16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16年,16批,公选了178名厅级干部。安徽省委直接组织开展的公开选拔,是全国公选厅干批次最多、持续性最强的省份之一。
对此次公选,安徽省委高度重视,拿出了27个重要岗位的副厅级领导职务面向全省公选,努力从提高代表性、扩大参与面和增强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出发,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
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等重要职位纳入公选范围
安徽历次公选都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省委常委会专门对这次公选提出了新要求:扩大公选职位的范围,将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重要职位纳入公选范围;首次将符合报考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列入报考范围;将报考年龄作了适当放宽,一般在50周岁以下,使得更多的干部能够参与竞争。
省委在对选拔职位所在单位的职能职责、班子现状,以及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进行全面分析后,根据职位需要和特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资格条件,对报考人员提出了履行职责所需能力素质和个性特征的要求。
在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民主推荐和资格审查,1354人通过参加笔试的资格审查,27个职位报考人数全部达到开考要求。考生涵盖机关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以及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等多个层面。
以干部群众认可度确定参加笔试资格
这次公推公选的主要环节都有“两代表一委员”的参加,坚持用“群众公认”来把好“入口关”。
在公开推荐环节中,以干部群众对报名人员的认可度确定参加笔试的资格,群众认可度低的不能参加笔试。全省共有10821人参加了公开推荐会议,其中参加推荐会的“两代表一委员”共有1116人,占10.3%。
在面试环节,每个面试小组都有省级以上的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作为评委和旁听人员。13个评委组169名面试评委中有“两代表一委员”52人,占30.8%。65名旁听人员中有“两代表一委员”39人,占56.5%。每个考场内安排“旁听席”,旁听人员可以向考生发问,参与互动。宿州夹沟镇夏刘寨村党委书记王化东就是其中一位,他说:“让我们基层的干部群众有机会参加厅级干部面试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干部选拔的透明性,扩大了选人用人的民主。”
在考察环节,82名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共有8205人参加了民主测评和评议,3337人次参与个别谈话,有关职位还按照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要求,听取了考察人选所在地区或单位的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
“干什么考什么”突出实际能力
考试不仅直接关系公选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而且对干部的日常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次公选共有24套笔试试卷和23套面试试卷,命题工作量大、要求高。省公选领导小组十分重视,坚持三次审核把关,保证试卷质量:由省公选办人员到有关全国领导干部考试题库的分题库,对组建的试卷初稿进行审改;抽调26名专家,集中封闭审改;省公选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召集专家进行审定。
试卷命制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力求让干得好的人能够考得好。与以往相比,笔试试题加大了主观题的比重,更加侧重了对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试题多从选拔职位的特点出发,突出对面试者在领导能力素质与选拔职位适应程度的检测和评价。省公选办负责人介绍说,例如笔试题目“结合安徽省情和所报岗位的工作特点,对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提出对策建议”,面试题目“谈谈如何做好网络问政工作?”等,都紧密结合了工作实际,突出了对干部能力的测试。
运用促进科学发展的考评办法全面了解干部
安徽省委要求,公选考察要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依据资格条件和选拔职位的职责要求,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廉。
根据各职位面试、笔试成绩各占50%计算的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3的比例确定了本次公选的82名考察对象(其中并列1人)。省委从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抽调了49名同志,组成7个考察组,每组均有1名省纪委同志。考察按照发布考察预告、征求意见、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考察等方法步骤进行。
在考察过程中,各考察组充分发扬民主,尽可能多地听取意见。同时,考察组还对13名在现岗位上工作时间不满3年的同志进行了延伸考察。考察期间,各考察组多次对有关情况进行研究,并对考察中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了解和核实。在此基础上,各考察组根据选拔职位的要求和每个人选的政治品质、工作实绩、现实表现、群众公认和廉洁自律情况,对每个职位提出了2名建议人选供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
省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
安徽省委提出,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领导班子换届和集中调整、选拔后备干部均要实行差额选拔;个别提拔任用领导干部,一般也要采用差额选拔方式;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人选实行党委(党组)差额票决任用。
在这次公选中,省委坚持差额票决任用,在差额考察的基础上,每个职位提出2名建议人选,提请省委常委会研究。省委常委会成员听取了票决人选情况介绍,并对人选的德才素质、实践经验、实际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衡量,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对拟任和推荐人选进行了差额票决。会后,省委组织部及时将票决结果在省主要媒体上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还将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这已经是安徽省委常委会第三次对公开选拔人选实行差额票决。
据了解,目前,安徽历年公选的厅级干部已有2人走上副省级领导岗位,22人提拔为正厅级职务。广大干部群众表示,竞争性选拔特别是公开选拔工作的大力推进和生动实践,营造了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激励着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投身兴皖富民的伟大事业。(通讯员 皖淦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