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前,甘肃省庆城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强县、生态优县、文化名县”的奋斗目标,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竞争性选拔是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项富有成效的举措,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的治本之策。从2010年8月开始,庆城县拿出12个副科级职位开展竞争性选拔,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周密部署,搭建“赛马”平台
县委高度重视竞争性选拔工作,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把“赛马”平台搭建好。
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纪委、组织部、人劳局等11个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庆城县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此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对策、部署工作。
科学制定方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科学设置了12个副科级职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竞争性选拔。制定的竞争性选拔工作实施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对选拔的职位数量、报名条件、资格要求、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确保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县电视台、庆城综合门户网等媒体,将选拔职位、报名条件、选拔程序及时间安排等进行公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关注、支持和参与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明确规则,规范“赛马”程序
“赛场选马”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比赛规则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庆城县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初选、组织考察、面试差选、任用公示等操作流程进行,步骤明确,环节紧凑,以规范的程序确保竞争性选拔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把好以下四道关口:
把好资格审查关。抽调纪检、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组成联合资格审查组,对327名报考者的资历、年龄、学历、专业、任职条件等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的5人坚决取消报名资格,确保考生利益,实现公平公正。
把好考试关。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笔试和面试的命题委托外省考试中心根据职位“量身定制”。笔试和面试考场均安置手机屏蔽仪等设备,武警和公安人员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为报考人员创造公平的应试环境。在笔试工作中,组建了5个小组,在试题的运送、保管、阅卷、核分、登分等环节上至少由不同部门的3名以上干部共同参与。邀请县外专家进行“封闭式”阅卷评分,监控器全程录相,对考生的笔试成绩在网络等媒体公示一周;在面试的关键环节上,组建了7个工作组,对抽调的48名工作人员设岗定责,使面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将面试考场分成候考区、面试区、成绩等候区三个区域,将所有参加面试的考官、工作人员以及应试者进行“分区隔离管理”,做到已面试考生、考官与未面试考生互不见面、互不询问、互不通信。考生统一悬挂胸牌,不允许作自我介绍,减少了考生与考官“预先约定”的概率。试行“大评委制”,由全体县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县直一级部门负责人等96人组成的“评委团”对每个岗位的三名考生按3:2进行推荐,监督员(“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代表4人)、记时员、计分员、公证员、同时对评委的推荐票进行计算、复核,做到计分准确无误。
把好考察识别关。组织考察是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县委组成的4个考察组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等形式,对进入面试差选环节的37名考生的德、能、勤、绩、廉和群众公认程度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认真审查干部档案、廉洁自律及计划生育等情况,形成了客观、公正的考察汇报材料,有效防止了干部的“带病上岗”问题。四是把好差额票决和使用关。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了面试进入差额票决的24名考生的基本情况和考察情况,常委会议酝酿讨论,最后按2:1比例进行差额票决,当场宣布票决结果。对最终确定的12个拟任人选,通过县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将未提拔任用的人选列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
强化监督,严肃“赛马”纪律
庆城县把严明纪律、强化监督作为搞好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前提与保证,使各个程序、环节都能置于阳光下“晾晒”,扩大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社会反响良好。“纪律决定成败。”县委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注重从细节入手,努力做到严谨细致。制定《考场纪律》和《监考人员职责》,对直接参与竞争性选拔工作各环节的工作人员均提出了严格的纪律要求,制定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不出纰漏、公平公正。同时,做到全程“无缝隙”监督。先后在县电视台、网络等有关媒体就报名、笔试和拟任人选公示等情况发布了公告,各个环节由纪检监察机关人员提前介入、靠前监督,电视台全程录播,使整个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全过程都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工作水平。
开展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庆城县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重要实践,也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论资排辈观念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又一实际行动。这些实践和行动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的同时,也提供了几点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广泛思想发动是做好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基础。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是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思想发动,转变部分干部的 “人选内定”等错误模糊认识,使他们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迎接挑战的自信心,为优中选优奠定坚实的基础。
切实加强领导是做好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前提。竞争性选拔工作责任重大、程序严密、环节紧扣,若每个细小环节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全局的效果。因此,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谋划,从制定方案、组织实施等各个重要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竞争性选拔工作的顺利进行。
坚持规范操作是做好竞争性选拔工作的关键。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千头万绪,十分复杂,做不好,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只有严格按照竞争性选拔方案的规定,规范操作,稳步实施,做到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步骤都进行科学安排,强化保密措施,才能保证竞争性选拔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第四,实施有效监督是做好竞争性选拔工作的保证。竞争性选拔工作与干部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倍受关注。只有严格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实施有效的全程监督,实行“阳光操作”,才能真正做到 “让选上的服众,没选上的服气”,竞争性选拔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甘肃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