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22人中选12人,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实力较量。
经历5道关口层层差额遴选,这是一次真刀实枪的角逐。
96人组成“大评委制”,这是一次阳光、公正的“伯乐相马”。
从2010年8月开始,庆城县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通过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初选、组织考察、面试差选、任用公示等环节,有12名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至此,备受全县人民群众关注的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圆满地落下帷幕。这次竞争性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是庆城县委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的有力行动,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在这次竞争性选拔工作中,呈现出三大亮点:
亮点一:选拔导向鲜明。选拔什么人,用什么方式用人,始终是干部工作永恒的主题。县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讨论,精心设置的12个职位体现了三个导向,受到了广泛好评。一是重视选拔年轻、高学历干部的导向。这次专门设置了团县委书记和县少儿工委总辅导员职位,面向“80后”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文化程度的人员报考,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开辟了“快车道”。选拔出的1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中,“80后”有8人,最小年龄26岁。二是重视选拔有实践能力干部的导向。所有报考职位必须要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倾向使用有实践能力的干部,防止年龄问题上“一刀切”。对有文学艺术特长和中级专业职称的干部报考县文联副主席和县广播电视转播台台长等6个职位,年龄可放宽到40岁以下。同时,按职位“量身定制”试题,突出实践性,使每名进入面试差选的考生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效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三是重视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导向。着眼于县管领导班子建设的长远需要,专门安排了发改局副局长定向为女干部、监察局副局长定向为非中共党员干部进行选拔,有利于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效能。
亮点二:全程阳光操作。对竞争选拔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监督到位,确保了整个选拔过程的客观公正。先后在县电视台、网络等有关媒体就报名、笔试、考察、面试差选和拟任人选公示等情况发布了公告,各个环节由纪检监察机关人员监督,电视台全程直播,进一步扩大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尤其在面试关键环节进行了创新,试行了由全体县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县直一级部门负责人等96人的“大评委制”,现场设置监督员(4名县级退休老干部)、司法公证员和计分员,降低了人为因素和偶然因素,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亮点三:注重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在整个竞争性选拔过程中,县委坚持从抓细节入手,严谨细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确保不出纰漏、公平公正。对抽调的55名工作人员设岗定责,明确工作任务,严肃纪律要求,保证规范操作、高效运行。对每个工作环节都详细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确保了整个竞争性选拔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顺利实施,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强了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安世兴 王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