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放开视野选干部 公平公正用人才
2010年北海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综述
2010年,北海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开启了北海经济新增长时代。这一年是经济大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更加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在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的全力推动下,一场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改革的春雨,在北海大地形成了春潮涌动的磅礴之势。
在这一年里,北海先后组织开展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5名处科级领导干部等9个批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拿出选拔的263个职位涵盖了机关、事业和企业等不同类别以及副处、正科、副科等不同层次……2010年,北海市干部选拔的规模、选拔的密度、选拔的范围前所未有。
2010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北海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满意度评价,较2009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设区市排名第10位。
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北海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已成一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工程,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的工程,一个树立正气、群众满意的工程!
新视野:“三个一线” “五湖四海”
注重发展实绩,在“三个一线”选人用人,体现了市委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推动跨越发展的决心和气魄。
去年,北海采取继续动态跟踪考核的办法,着重在项目建设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通过纵向比增长、横向比排位、总量比份额、个人比贡献的“四比”方法,科学评价干部的发展实绩,把“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作为使用干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准,大力选拔使用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2010年,北海在“三个一线”选拔处级干部32名,占同期提拔处级干部总数的46%。其中,从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岗位上提拔了6名表现突出、做出实绩的优秀干部。
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人用人。北海不拘泥于学历、经历、身份、地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拘一格地使用干部。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财政资金中划拨1000万元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出台专门政策,广纳各方贤才。通过公开选拔、组织推荐等方式,北海引进了一批产业急需、发展紧缺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安排9名博士、53名硕士充实到市直和市辖县区部门重要岗位。
另一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地对待和使用干部,注意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事张扬的干部,解决了一批任职时间较长、勤奋实干、群众公认的副处级和正科级干部的级别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各方面干部的积极性。
“三个一线”、五湖四海”选人用人,为有能力、有水平,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展示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为选拔知识型、专业型、外向型、创新型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创造了条件,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进入上级组织视线拓宽了舞台。
好平台:公平竞争 择优选拔
2010年,围绕推进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全市始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向,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的处级干部占到同期提拔处级干部总数的比例超过50%,在干部群众中引起较好反响。
公开公平竞争、择优选拔制度,激活“一池春水”。
北海把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采取上下同步、联动推进,延伸范围、扩大层级的方式,多种形式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对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不断规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荐、任前考察、沟通酝酿、讨论决定等干部选拔任用关键程序,制订了干部选任工作全过程监督实施办法,切实做到法定程序一步不缺,规定步骤一步不错,使组织程序成为各种干扰和不正之风不可逾越的屏障。
一些市民说:公开选拔的做法好,这样选出的干部令人信服。”一次次的公开选拔冲破了“关系网”,调动了干部干事的积极性,“选”出了一系列可喜的“鲶鱼效应”,呈现出机制创新、群贤涌流的良好局面。
同时,北海突出岗位交流,培养锻炼干部。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增进群众感情、磨炼意志品格、丰富工作经验的重要平台,完善交流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制度。组织实施“千名干部服务重点项目行动计划”和“百名干部实践锻炼计划”,组织了上千名干部到重大项目建设前沿担当重任,选派了近150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交流锻炼。10名在挂职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了提拔和重用。通过强化实践锻炼,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作风形象有了新的提升,形成了基层长才干、一线出干部的政策导向。
增透明:民主公开 提高公信度
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去年,北海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和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公选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有关情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海顺应干部群众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期待,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坚持依法依规、适时适度的原则,积极推进干部工作的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切实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在推荐提名环节,北海开展民主推荐方式方法试点工作,推行差额民主推荐、空缺职位定向推荐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广开举贤荐能之路;在考察环节,引入民意调查机制,推行干部实绩公示制,在测评和谈话中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参与,进一步拓宽征求群众意见的范围;在酝酿环节,注重听取市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意见,重要干部任免专门征求市委委员、候补委员意见,充分发挥市委全委会成员的集体把关作用;在决策任用环节,全面推行重要干部任用票决制,探索实行差额票决,不断扩大票决范围,营造有利于常委、委员充分发表意见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发挥了票决制度在推动党内民主、选准用好干部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0年,市委常委会先后10次对104名新提拔干部和重要干部人选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表决,分别按1:2和1:3的比例对6个职位14名拟任初步人选进行了差额票决。对10名市政府工作部门行政正职人选进行了全委会票决;全委会闭会期间,对3名县区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行政正职人选,采取书面方式征求了全委会成员的意见。
在这一年里,市委组织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先后召开4场新闻发布会,同时还组织开展了2次组织工作开放日活动,及时发布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和全市干部选拔任用阶段性重要工作等信息,推动干部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神秘走向透明,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强监督:风清气正 确保满意度
北海认真抓好四项监督制度和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综合运用教育、管理、监督等多种手段,推动干部队伍作风转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有力地提升了选人用人的群众满意度。
北海突出关键岗位干部的管理,特别是对主要领导干部和执法执纪审批、管人管钱管物等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重点配备、重点教育、重点考核、重点管理。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重视审计结果综合运用,对15名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坚持把作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结合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专题谈心谈话活动,建立完善组织谈话提醒机制,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督促整改。
同时,北海进一步规范“一把手”用人行为,继续在所有有任免权的市直部门单位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实施办法,推行上级组织部门派员列席下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重要干部任免会议制度,切实纠正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暗箱操作和程序空转等问题。
北海进一步拓宽民意反映渠道,认真抓好信 访举报、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的受理工作,落实好干部群众的监督权。与去年相比,组织部门受理群众反映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数量有所下降。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核查属实的,以敢于动真碰硬、不怕得罪人的态度,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对个别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把关不严、程序不够规范的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并进行通报。
今年是三年跨越发展的“明显见成效”之年,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全市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审视人才、更加科学的方式选拔人才、更加解放的思想使用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持续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活力。(记者 程霞) 广西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