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曾进行过两次大的改革部署。
2000年6月,中央颁布了第一个专门规划部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揭秘手中股票不涨怎么办? 小心上涨途中突然杀跌 机构资金已出动(名单公布) 2009年12月,《人民日报》评价称,在近10年的时间里,该改革纲要提出的任务基本完成。
2009年12月,经中央批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这个《规划纲要》在总结以往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今后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重点突破项目和整体推进任务。纲要提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市启动了新一轮干部人事制度变革的探索。
提前完成中央竞争性选拔干部目标要求
在《规划纲要》下发不久,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天津市委九届七次会议上,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表示,“选准用好干部,关系到事业兴衰”,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张高丽给出了八个字“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这正是《规划纲要》提出的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
张高丽认为选拔干部的正确导向应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至于“才”,则是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识别干部的才华高低。并认为,从“德才”二字考察,可以把干部分成三类人,“择优”就是对那些品德优秀、勇于创新、政绩突出的干部要提拔重用;对那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难以胜任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对那些拉拉扯扯、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干部决不使用。
“择优”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的选拔制度。张高丽认为,这就要求“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010年7月28日,天津市近年来规模和力度最大的竞争性公选干部开始。这一天召开的天津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动员部署会宣布,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天津城建学院院长等9个局级,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等20个局级、非中共党员5个局级以及市委组织部副处级干部(已先行试点)等322个处级,以及特别引人注目的面向全市有限性公开选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15个局级职位。
当天,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史莲喜表示,这次公开选拔积极探索方式方法的创新,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了改进和提升。
为了给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此次公开选拔专门建立“天津公选网”进行网上报名。由于报名参考的人员不受体制限制,为海外归国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中符合条件的人才参加公选打开了大门,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人才创造了条件。
考试注重能力素质,全面把握应试者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能力、个性特征和对岗位的适应程度。在面试环节,邀请部分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听取面试,并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作为确定考察人选的参考依据。
而考察环节则增加业绩公示和廉洁情况报告。在对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的同时,增加了考察对象业绩公示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两项内容,避免“高分低能”、“会考不会干”和“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现象的发生。
竞争性选拔成为2010年天津市干部选拔的主要方式。截至2010年10月底,天津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提拔局级干部89名、处级干部1335名、科级干部4872名,提前完成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领导干部不少于1/3的目标要求。
而在此后的两个月,直到2010年底,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提拔任用局级干部又增加6名、处级干部增加237名、科级干部新增312名。这也使得全年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提拔任用的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分别占同期提拔同职级干部总数的44.6%、45.1%和69.5%。
改革要经得起历史实践的检验
对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张高丽认为,其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干部群众非常关注。因此,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用心统筹兼顾把握改革,稳妥有序操作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真正做到得民心顺民意,干部群众拥护赞成,经得起历史实践的检验。
2010年,天津面向全市和全国公开选拔344名局处级干部,选拔职位多、范围广,局、处级联动,这成为天津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
而随着适应不同单位和岗位特点的各种竞争性选拔干部格局的形成,以及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这种选拔任用的规模不仅还会进一步扩大,探索的层面也愈来愈深。
天津市委明确规定,今后每年都要拿出一批市管领导职位公开选拔,市管领导班子出现2个以上职数空缺,一般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拟任人选。除工作特殊需要或特殊岗位外,没有通过竞争产生的提拔人选方案,一般不予审批。
随着竞争性选拔力度的不断加大,竞争上岗的范围也开始逐步扩大。在天津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选拔处科级干部时,以竞争上岗为主。而对专业性较强、内部人才资源集中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也实行内部竞争上岗。
2010年,在天津市级机关、滨海新区功能区以及企事业单位通过竞争上岗任用了29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全市竞争上岗选拔的处科级干部3381名。
对于正局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的力度也在加大。去年天津市委常委会审议决定了12名正局级干部的任职,各区县、各单位公推公选164名处科级干部。对区县、部门和部分大型企业的党政正职人选,一般由市级领导干部和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公开推荐,经过综合分析、差额酝酿,到公开推荐的系统和单位进行定向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差额考察。
除了差额推荐和考察之外,差额遴选领导干部也在稳步推进。并引入个人述职、竞职演讲、综合测评等竞争性环节,实行全程差额或部分程序差额遴选产生拟任人选。通过差额遴选,天津市去年在市纪委机关、区县、市国资委等差额选拔了21名局级干部,全市差额遴选处科级干部289名。
在基层党组织领导成员选拔方面,这种探索走得更远。在鑫茂集团、宝成集团等66个单位开展试点,试行公推直选,并逐步扩大到乡镇、机关、企业、中小学以及村、社区。
去年10月,在天津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座谈会上,张高丽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表示肯定。他说,市委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高度重视,“改革力度大,公选职位多,涉及范围广,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其看来,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拔领导干部,转变了选人用人观念,改进了选人用人方法,推进了干部跨地区跨系统的交流,发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这对于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从根本上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构筑人才聚集的新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