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提交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较,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过去的规划更多追求“国强”, 而“十二五”规划则更多强调“民富”,如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让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等。努力实现从“国强”向“民富”转型,这是基于对我国国情的准确把握。
一方面,从“国强”向“民富”的转型,我们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 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从“国强”向“民富”的转型,这是现实之所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却相对滞后,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将面临巨大挑战。
有舍才有得,从“国强”向“民富”的转型,就要舍弃“唯GDP论”的片面政绩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政绩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体制机制为突破,努力实现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让老百姓的精神“富起来”。
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需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把财富的蛋糕切得更公平合理。上调最低工资、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用税收等手段调整过高收入、控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等,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让老百姓的精神“富起来”,需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加快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让每个人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光;需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让每个人感受到政府的人文关怀。
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精神“富起来”了,才是真正的民富。只有民富,我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才能体现,我们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牢固,国家的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可喜的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等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国强民富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