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相形见绌的干部,教育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贪污腐败的干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林利育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破解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难题,切实提高党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和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当前各级组织部门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惠城区在实践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突出“三个坚持”,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满意度和公信度。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符合民意选好人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不仅关乎党风民意,而且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祸福。作为基层组织部门,要坚持从事业出发,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来,尊重信任干部、关心爱护干部,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培养锻炼干部、大胆使用干部,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舞台;坚持客观科学地评价干部,公平公正地对待干部,切实营造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相形见绌的干部,教育跟风行事的干部,约束投机钻营的干部,惩处贪污腐败的干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水平。
近年来,惠城区全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制度,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让基层干部成为能人,让能人成为基层干部,让好的基层干部进步更快,树立了“以德为先、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党员群众对组织人事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坚持“四差额选拔”,加大竞争选能人
一是完善提名、推进制度,差额推荐把好“民意关”。在公示选拔领导干部、确定竞选资格条件的基础上,各有关单位通过召开民主推荐会的形式或全委会民主提名推荐的方式,“海推”确定考察谈话对象。
二是拓宽干部考察的覆盖面,差额考察把好“素质关”。组织考察组对差额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纪、廉”等各方面表现进行深入考察。在谈话对象上,把谈话范围扩大到基层干部群众、原工作单位或有工作联系的知情人;在考察内容上,重视加强对“工作圈”、“生活圈”的考察,深入了解行为表现、接触范围、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并形成真实反映考察对象综合素质的材料,区分出良莠。
三是注重人岗相适,差额酝酿把好“选人关”。组织部长办公会议根据竞选和考察结果,对干部实际能力和工作实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坚持人岗相适宜的用人原则,探讨科学评价干部的标准和模式,选出表现特别突出、适合岗位需要的作为拟任人选。
四是完善常委会决策机制,差额票决把好“民主关”。经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竞职演说等层层竞争选出来的干部,可以说都是比较优秀、群众认可的干部,相互在伯仲之间。最后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完善常委会党内民主决策制度,由区常委投票决定,选出能力素质好、工作需要、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
近期,惠城区采取“两推一票”+“竞职演说”的竞争性选拔方式,公推公选了两个单位的“一把手”和12名科级干部,切实把差额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层层“体检”,淘汰掉“带病”干部,从而把“能思、能说、能写、能干”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坚持“群众考官制”,提高公信选准人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干部群众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式,如何让干部群众“说得上话,说大实话”尤为关键。所以在程序设计方面,要科学建立候选人和“群众考官”互动的平台,让“考生”展示能力,让“群众考官”科学评价,用群众“雪亮的眼睛”来识别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
一是科学设立“赛场”,让“群众考官”有平台参与。在提名、推荐等多个环节可引入公开竞职演说、结构化面试等形式,充分展示候选人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及举止仪态,让“主考官”、“业务考官”、“群众考官”能较好地全面评价候选人。
二是合理选配考官,让“群众考官”有话事权。推行大评委制,适当加大考官的数量和范围,包括区委委员、组织部班子、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干部群众等,组成考官团队。
三是摸索管理机制,让“群众考官”有能力评议。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让“群众考官”随机选用考官程序;另外,加强技能培训,逐步推行“考官资格证”制度,让“群众考官”硬起腰杆参与评选。
最近,惠城区采取“竞职演说+大评委制”的公开选拔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家一致认为“群众考官制”能较好体现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两者有机统一,有效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作者系中共惠州市惠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