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山公选乡镇党委委员”追踪
彭山县13个乡镇各拿出1名党委委员候选人名额,面向全县除公务员外的党员定向公开选拔,符合条件的彭山籍党员均可报名。近日,经过PK和投票,廖志强、曾勇、徐宁等10人分别当选彭山县江口镇、凤鸣镇、公义镇等乡镇的党委委员。目前,仅有彭山县义和乡两名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未进行投票选举。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人中,廖志强、曾勇、徐宁三人的身份是农民。
昨日,说起当选的历程,27岁的徐宁没有想过自己会如此顺利。彭山县县委书记蔡刚认为,“用这种方式选拔干部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身份、体制束缚,为乡镇党委班子成员竞争性选拔注入新鲜活力。”
当选人中 3人身份是农民
1月19日和20日,经过PK和投票,廖志强、曾勇、徐宁等10人分别当选彭山县江口镇、凤鸣镇、公义镇等乡镇的党委委员。成都商报记者翻阅名单发现,在当选的10人中,男女各占一半,5人是80后,5人是70后,年纪最大的40岁,最小的仅27岁。
这10人来自各个行业,如当上谢家镇党委委员的康红艳曾就职于市委某部门,此外,还有人曾任副乡长、乡镇妇联主席等职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中,廖志强、曾勇、徐宁三人均是不折不扣的农民,此前廖志强、曾勇两人是“两职干部”,徐宁则是大学生村官。
目前,仅有彭山县义和乡两名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未进行投票选举。竞选这个职务的两名候选人一人是80后,一人是70后,两人均在彭山某部门就职,他们将于本月23日展开PK,角逐义和乡党委委员一职。
当选成功 “做梦都没想过”
“十分感谢定向公选政策,做梦都没想过有今天。”昨日,新当选为乡镇党委委员的曾勇、廖志强、徐宁三人心情都十分激动,“县委专门为我们提供平台,让每一个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人,都有了开足马力干事情的激情。”
出生于1983年的徐宁,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家乡彭山任牧马镇莲花村党支部副书记,这让徐宁的父母不理解,“好不容易读了大学,怎么又回来当上农民了。”徐宁做通了父母的工作,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在3年多任职中,他与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一道,共同为当地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昨日,徐宁出现在成都商报记者眼前,黑框眼镜、平头,一张娃娃脸。说起当选的历程,徐宁没有想过自己会如此顺利。“现在只是个起点。今天是我父亲58岁的生日,这是送给父亲最好的生日礼物。
“一切重实干,重本事。”廖志强、曾勇、徐宁三位农村基层干部,因有实干精神,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笔试、面试中均一路领先,在组织考察中,党员干部和群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党员代表大会上,三人均以高票当选。“我的发言稿很朴实,没有大话、空话,很贴近群众,没有距离感,好与不好都需要群众提意见。”徐宁说,这可能是领导和群众认可他的地方。1月20日,成功当选公义镇党委委员一职的徐宁开始了在新职务上的第一天上班。“主要还是以熟悉情况为主。”和徐宁一样,廖志强、曾勇两人虽在基层工作多年,但上班第一天均是以熟悉情况为主。
打破壁垒 延伸选拔任用制度
彭山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过去由于行业、身份、学历等限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视野和重点大多放在体制内进行,一大批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人才被排斥在传统选拔干部的体制之外。”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在此次乡镇党委换届中,彭山县委决定打破壁垒,面向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和生产一线党员公开选拔乡镇党委委员。“当时在身份上有一点争议,到底是否应该给予公务员的身份,但大家很快达成一致:我们选出来的干部是干实事的,身份不是太重要。”彭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宁武说,“这是一个系列制度,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等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的丰富延伸,打破了这个壁垒,让门内门外有了这样一个平等的机会。”
彭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符江川认为,应当建立起一种不以身份取人的公务员竞争和干部选拔制度,搭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