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过去的五年,监狱劳教工作实现重大跨越。监管安全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教育改造科学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规范高效的新型监狱劳教体制初步建立。监所布局调整和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监管改造条件发生历史性转变。”昨天召开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兼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缪蒂生高度评价“十一五”期间我省监狱管理工作。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是江苏监狱事业发展最快、成效最好、创新最多、面貌改变最大的历史时期之一。
这五年是监狱工作服务大局能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江苏监狱坚持“安全为天、改造为本”,以维护监狱安全稳定为首任,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为中心,不断完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安防一体化、执法规范化、警务效能三大建设,监狱职能得到充分履行,全省监狱保持持续安全稳定,苏州监狱创出了连续29年无罪犯脱逃的全国最好纪录。不断丰富教育改造内容,创新教育改造方法,率先在全国开展罪犯改造质量评估,全面推行个别化矫正和心理矫治技术,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教育改造罪犯,一大批罪犯被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监狱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镇江、盐城、丁山、连云港、南京女子监狱等5所监狱被司法部命名为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
这五年是监狱工作发展条件显著改善的五年。五年来,江苏监狱紧紧抓住影响监狱科学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大力推进以“监狱关押布局、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监狱办社会职能”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调整”战略,全面整合资源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能。优化监狱布局,监狱执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一线实战单位警力达到75%以上。调整监狱办社会职能,很好地释放了警力,集中了精力,促进了监狱事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这五年是监狱事业改革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江苏监狱坚持高标杆引领,在改革创新中凝聚领先发展、争先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推进监狱体制改革,按照“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监企、收支、监社三个分开”,重点抓好规范运行,创出了“职能上分开、工作上结合”的江苏监狱改革特色,初步形成了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体制和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基础网络全联通、重点部位全监控、主要功能全覆盖、管理应用全员化的“四全目标”,建设与应用水平在全国监狱系统领先。加快监狱理论创新,完成了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和监狱人文探索丛书,其中《矫正质量评估》先后荣获司法部第五届“金剑文化”二等奖、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三等奖、省社科联2008年“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研究成果在全国监狱系统推广。
这五年是民警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江苏监狱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优化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能力结构,有200余名民警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走上了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全系统通过公开选拔走上处级领导岗位的占73.1%。坚持素质强警、人才兴业,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创出特色,民警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增强,全系统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011名,有3人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被聘为兼职教授、研究员,3385人获得了三级以上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法律、监所管理、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工程、医学等“六大核心专业”民警比例占民警总数的70%。坚持将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结合,大力弘扬“崇法崇德、致正致新”的江苏监狱人民警察精神,全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有152个集体、2139名个人受到记功奖励,46个单位、139名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为监狱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撑。(记者 梁言 通讯员 苏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