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公开选拔是我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起点。参加公选不是冲着‘官位’去的,而是检验能力、展示实力,真心干事创业。”新任共青团周村区委副书记高松说。
千帆竞发,英才尽显。周村区自去年9月中旬启动的公开选拔工作结束后,18名经过公开选拔出的副局级领导干部走上了崭新的工作岗位。近两个月来,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得有声有色,可圈可点。这得益于周村区此次充满时代气息、富有创新精神的竞争性干部公开选拔机制。
初选评价:“能”者为先
“为了选拔不仅‘会考’更要‘会干’的干部,本次公开选拔引入了初选评价指标体系,这在我区历史上尚属首次。”周村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克介绍说。
所谓初选评价,就是运用多项指标对报名人员进行量化打分,评价指标由学历、现任职务、基层工作经历、年度考核、获得荣誉等组成。经过初选评价,在393位报名人员中,共有261人参加了笔试。通过初选评价严把准入关,巧设“前置”条件,不仅有效避免了考试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不相称的情况,也确保了初始人选的质量,从源头上确保了“好中选优”。
“阳光”操作:全程透明
“为了保证选出的是人才、是公心、是民意,此次公开选拔全程在阳光下进行,让所有的公选人员在阳光下接受考验,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才能让群众心服口服。”区纪委副书记艾书贵说。
据了解,除所有环节通过各种渠道向考生本人和社会公开外,同时从《初选评分办法》到《考察量化打分办法》,从初选评价得分、笔试、面试、考察成绩到最终拟任人选在新闻媒体及时公布,邀请区纪委、区检察院派员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和干部工作督察员巡视笔试、旁听面试。整个选拔过程做到了政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成绩公开、结果公开,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期间没有收到一封正式任用18名干部的信访件。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选拔方式,给了更多人机会,也给了更多人信号: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全凭“真本事”说话。
“四德”考察:以德为本
一位参加公开选拔的干部说:“以前总认为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了,群众的评议无所谓。这次组织部门在考察工作中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坚持群众公认,特别是把家庭、邻里关系是否和睦都作为考察内容,使我感到了一种压力和责任。”
选拔任用干部,既看才,更要看德。此次公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组织考察阶段,要求考察对象把个人在“四德”方面的表现作为专项内容进行述职,专门对考察对象品德情况进行群众评议,重点对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四德”进行综合考评,其分值占到了民主测评总分的40%。多种考察方式齐上阵,为的就是选出一名严于律己、情趣健康、洁身自好、以德为先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