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时代”选贤才 衢州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
从1611人中选53人,这是一次艰辛、繁复的选拔。
为期2个月,5道关口,这是一次审慎、细致的选拔。
14人评委组,7名领导和专家、7名群众代表,这是一次阳光、公正的选拔。
日前,从1611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叶骏、程立衡、刘章华等干部陆续走上了新岗位。经过紧锣密鼓的两个月,我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圆满落幕。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
采取竞争性方式选拔干部,是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发展方向和重要方式。在衢州积极实施“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战略,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次市县联动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发现了人才,收获了人才,储备了人才,必将在衢州干部队伍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竞争上岗,开门选才纳贤
一个富有激情活力的城市,离不开一批眼界高、思路新、胸襟宽、作风实的干部队伍。
1988年,衢州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市乡镇企业局局长、副局长,首次把选官正式放到了赛场之上和公众眼前,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衢州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打破了在干部选用上的思想桎梏,这一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得到各界充分肯定。之后,“民推竞选”副县长、直选乡镇党政正职、市县联动公选后备干部等改革举措陆续登场。
公选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探索实践,突破创新。这一次,我市选拔工作的名称变成了“竞争性选拔”,小小的名称变化,诠释了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好中选优”的选人用人新理念,也标志着衢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更民主、更规范、更科学。
竞争性选拔工作为更多的人搭建了进步平台,引来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各单位纷纷开展动员、筛选,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竞争性选拔。10月8日至13日期间,短短5天时间,共有1667人通过现场报名参加竞争性选拔,经资格审查,有1611人符合报考条件。
可喜的是,此次选拔,从市本级产生的干部看,普遍年纪轻,10名竞争性选拔干部平均年龄为40.4岁,有6名70年代出生的干部,占总数的60%,年纪最轻的1978年出生;学历高,10名竞争性选拔干部有9名是大学学历,1名具备研究生学历;素质好,能够顺利通过层层选拔,比较注意学习,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从考察情况看,每位干部在现职岗位工作实绩明显,群众公认度比较高。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实践是一个永恒的考场,只有踏实做事,才能群众公认。”春风吹开花千树。竞争性选拔收获的不仅仅是51名优秀领导干部,也为衢州科学发展发现和储备了一大批人才。结合实际,考问真才实学
10月16日上午8点30分,随着开考铃声的准时响起,历时3个小时的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笔试在全市7个考点开考。1600余名考生赶赴各考场。
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到底怎么考?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干得好才能考得好,笔试试卷重点考干部的学习、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笔试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主观题占了总分的80%,包括辨析、案例分析和申论等题型,测试的知识点很灵活、丰富,关键靠平时积累,测试考生胜任选拔职位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理论知识,特别是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怎么考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部分题目考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容易碰到的事,有些则考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试卷和衢州实际也结合得很密切,比如,试卷提到“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的对策和措施”。
离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一位张姓考生面带笑容走出考场,“试卷题型新颖,内容涉及面广,问题很有针对性,注重理论运用与实际操作。”他说,此次考试,是对自身综合能力的一次检测,备考过程中,通过对政治、管理等相关内容的系统复习,对从事的岗位有了全新理解,也促使自己把理论知识更加熟练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平时工作很忙没时间复习,之前还担心会不会考太多书本知识答不上来,但拿到试卷一看,没有一道题需要死记硬背的,都有话可说。”不少应试者都表示,题目很全面,能充分反映考生基本素质、应变能力,有利于德才兼备干部的选拔。
市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基层工作任务重,情况复杂,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此次笔试着重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避免了部分考生靠突击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的现象,又真正地把那些平时注重积累、工作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选拔上来。无领导小组讨论,体现衢州特色
如果你有过面试的经验,一定会认为,面试第一关就是自我介绍,但在10月23日我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面试中,考生们感到很新奇:不用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环节会透露出学历等信息,可能会影响评委打分。为了公平起见,此次面试特意去掉了这一环节。”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办公室负责人如是说。
当日,88位考生在市委党校参加了市本级10个县处级职位的面试。各县(市、区)的面试工作同日进行。
令考生们惊叹的是,面试的评委阵容居然如此强大。除7名领导评委、纪委监督员和工作人员外,由7名群众组成的评委队伍格外显眼。
“一进入面试室,面对一字儿排开的那么多评委,心里不免产生一些压力,但答题之前看到群众评委组,就像吃下定心丸。”考生小周如此描述其走进面试现场一瞬间的心路历程。
竞争性选拔干部,群众究竟有多少话语权?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次市县联动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面试就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实行大评委制,即除了专业评委外,还请来群众做评委。这在衢州领导干部选拔史上是头一遭,是一次新创举。
面试中,由村干部、社区工作者、新闻记者、科技人员、企业家、民主党派等组成的群众评委组分布到各考场,与领导专家评委组一起参与面试评分工作。在评委席上,群众评委对每位考生的评分,占到考生面试成绩的30%。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评委制主要是根据岗位特点,突出知情度、关联度和认知力并重,科学确定并扩大评委构成,使评委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通过结构化评分,科学分配权重,合成测试成绩。该举措旨在避开相同经历、相同类型、相同视野评委的局限性,尽量缩小评价误差,提高人选与岗位的匹配度。
上午12点,担任群众评委的俞先生从考场出来,他坦言:“第一次担任组织部门的评委工作,感到非常荣幸。把群众纳入干部选拔面试,既体现了与时俱进,也体现了普通民众地位的提高,参政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前觉得选拔干部是领导的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对‘公开、公正’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现在对组织工作的透明化有了切身体验。面试者都非常优秀,我打分也格外慎重。身为群众评委,意义很大,责任很重。”不少群众评委这样表示。阳光操作,凸现公平公正
公开选拔要选出能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的领导干部,要提升选拔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度,关键就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工作在阳光下开展,让人才在平等中竞争,让选拔在监督下进行。
公开是公信的前提。“全过程公开选拔工作信息,全方位监督选拔工作情况,整个选拔工作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主观性强、易暗箱操作的面试环节,放在阳光下进行。”在近段时间的采访中,参与这次竞争性选拔的人员,无论是考生、评委、工作人员,还是党政干部、普通群众,大家都反映良好。
阳光下的选人用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推行“阳光操作”的同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监督、纪检监察监督、舆论监督贯穿于竞争选拔的全过程。期间,纪检监察机关全程参与了监督,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全天候畅通。部分干部监督员、党外人士、“两代表一委员”参与了笔试考场巡查、面试考场监督以及笔试阅卷、量化评价监督,努力实现监督“无缝隙对接”,确保打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尽管这场“阳光下的竞争”已落下帷幕,但竞争性选拔带来的影响远没有结束。“这是我的一场告别赛,更是我的一个新起点。”很多中青年干部表示,今后要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随时准备接受组织上的考验和挑选。此次竞争性选拔工作,犹如市委再次发出的动员令,号召广大干部以永无完结的“赶考”精神,勤奋学习、投身实践,积极建功立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完善,“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的意识在我市已深入人心,竞争性选拔产生的“鲇鱼效应”激活了“一池春水”,为全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因子”,促使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记者 徐双燕)
浙江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