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居然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下子成为了一名正科级领导干部,这种变迁过去从来没敢想,但在市委实行公开选拔干部的工作中却变成了现实。”刚被选拔为宣威市侨务办主任的吕正栋在干部任前座谈会上说。该市大胆创新,加大干部竞争性选拔力度,变“相马”为“赛马”,今年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科级领导干部49名,达新提拔干部总数的49%。
不限身份资历,打破框框套套是宣威市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个重要特点。该市突破了通过委任制和选任制方式选拔任用干部的单一模式,放开条件、放开手脚多种形式选干部。对党委书记等党政正职、重要岗位试行公推公选;对村党总支书记等基层一线干部通过定向招考的方式公开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对党外干部、专业性干部等紧缺性、结构性人才面向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公开选拔;对机关内设机构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
为确保选出优秀、实干、公认的干部,宣威市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和报名资格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好具体的选拔要求,切实做到体现岗位特征,又能广纳贤才,杜绝“量身定做”。改进考试内容,本着干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结合岗位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考卷,力求既能考出理论素质素养,又能考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试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面试通过竞职陈述、现场提问等方式进行,由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设立评委组,评委组由有关方面7-10人组成,评委组对竞争者的现场表现进行打分。此外,在整个选拔过程体现民主,几种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都有民主推荐的环节,在民主推荐中合理划分权重,让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干部职工都有发言权。同时,每个环节都实行差额择优,每个职位从公开报名、面试、考察都有相应的差额比例,真正实现了优胜劣汰、优中选强。
该市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在准入上,合理设置报名资格条件,凡符合报名条件的人都机会均等地参加竞争。程序上严格按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要求组织笔试、面试、考察等各环节工作,切实做到程序不走样、环节不减少。同时,把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贯穿始终,在选拔开始前就及时发布公告将时间、岗位、条件、程序等向社会公开,整个选拔过程主动请人大、政协、纪委参与监督,面试允许旁听,杜绝打招呼、讲人情等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2010年宣威市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开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示范县(市),并被列为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制度项目试点单位。秦明禹 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