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河北省委在2010年面向全省开展竞争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上下交流任职工作。并于11月28日上午,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举行了笔试。此次竞争性选拔干部从报名到试卷的命题印制、考试方式都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和严密的监督,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打破论资排辈,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了风清气正用人导向的良好效果。
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竞争性选拔干部为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有效平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学知识学本领的自觉性,为广大干部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和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干部任用中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法,多渠道、多种方式发现和选拔领导人才,既有利于加快改进干部选拔、培养、使用各个环节的工作,也有利于为各类干部成长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采取竞争性的方法选拔领导干部,可以进一步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在更广的范围内广纳贤才,在比较和竞争中选贤任能,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加快发展的事业中来。
河北省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国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也让广大基层干部有了提升的机会。竞争性选拔干部体现了机会均等。竞争性选拔干部让大家拥有相同的机会,在同一起跑线上PK。竞争规则因职位设置条件,着重体现岗位对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没有非实质性壁垒或条条框框,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形成了“在多数人中选人”的格局。实行上下交流任职解决了干部“部门所有”、干部进不去出不来、流动困难等问题,促进了干部横向、纵向交流,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做到人岗相适,从岗位特点、岗位性质和岗位层级等方面出发,科学设置竞争性选拔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充分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实现干部工作社会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