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在县委的高度重视下,历时一个多月时间,经过笔试、面试、考察和差额票决,我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非党)、县卫生局副局长(女)、县妇联副主席(女)、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官庄镇副镇长(女)、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天柱山管委会计财科副科长7个面向全市公选职位任职人选已顺利上岗,标志着这次市县联动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圆满完成。
一、因岗设置考题,突出岗位要求
为了让干的好的考的好,这次公选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改进,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突出岗位要求,以考业务能力为主。笔试分不同岗位按法律、医疗卫生、党派群团、行政、财经商贸、交通工程等类别进行命题,主要检测应试者运用政策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考题除了考查领导岗位必备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应变等能力外,还测试了公选职位所需的专业知识。
二、全程差额选拔,促进优中选优
为了让能力强的选的上,这次公选将差额选拔方式贯穿全过程,拓宽识人选人视野,扩大择优选拔的范围。在报名环节,严格按照报考人数与选拔职位的比例不低于8:1的要求,对没有达到开考比例的职位予以取消;在笔试环节,每个职位按1:5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人选;在面试环节,依据笔试、面试成绩,按分数高低每个职位以1:3比例确定考察对象人选;在考察环节,考察组按照考试、考察综合排名,每个职位按1:2比例提出建议人选,提请县委常委会票决;在决定环节,县委常委会根据考察对象笔试、面试、考察合成的总成绩和人岗相适度评估,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产生拟任人选。
三、量化考察内容,注重工作实绩
为了让作风实的出的来,这次公选把考试成绩和工作实绩结合起来,规定考试成绩占70%,考察成绩占30%,避免了简单地以考试成绩取人。科学合理地量化考察成绩,制定《考察对象量化评分细则》,对评分项目、评分要素、评分标准、评价等次、量化分值、计分方法、评分程序都作了明确、具体、详尽的规定。在考察中采取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和评议、查阅资料、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根据考察对象的学历、任职经历、工作能力和实绩、群众公认程度、个人品行、廉洁自律等情况,集体对考察对象进行综合评估,提出量化评分建议。
四、严谨规范操作,保证公平公正
公开选拔工作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县公选办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规范操作,确保公选工作严谨有序进行。
过程公开透明。除必须保密的事项外,选拔各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和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做到了选拔职位和资格条件公开、程序和方法公开、考试和选拔结果公开,把选人用人置于阳光下运行。
考评精确细致。笔试实行易地评卷,由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评阅,提高批阅准确性和公正性。面试每个考场设9名考官,其中异地考官5人,异地考官从太湖、池州等地聘请;除专业考官外,所有考官均在面试前临时抽签确定面试考场;计分时实行大评委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最后平均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注意工作细节,如在考察阶段,同一职位人选由同一考察组考察,以便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尺度进行衡量比较,并确定名次。
监督有力到位。纪检部门派人全程参与,对公开选拔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面试环节除了纪检人员现场监督外,同时邀请 “两代表一委员”旁听监督。
这次公开选拔程序规范、导向鲜明、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对促进我县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优化了干部结构。这次公开选拔产生的7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轻、专业性强,平均年龄在31.8岁,均大学本科学历,专业分布法律、医学、园林、财经、交通工程,有效增强了干部队伍整体功能和活力。
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公开选拔是科学的选人方法,既注重考试,又注重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和工作实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改进了干部选任方法。这次公开选拔充分体现了人岗相适的原则,做到报名资格条件与岗位相宜,考题设计与岗位相联,拟任人选与岗位相适,为探索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机制积累了经验。
助推了勤学实干之风。公开选拔是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难得机遇,进一步增强了年轻干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意识,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型机关建设。
安徽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