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陕西省在面向全省公开选拔6名省直专业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中,科学系统地设计流程,细化工作环节,创新相关措施,围绕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机制。
该省在公选考试中推行笔试、面试、和领导能力考查测试“三考”,突出人才干事水平。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委托有关单位,从选拔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量身定做笔试、面试和领导能力考查测试的试题。笔试试题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部分,专业知识按职位类别分别命制,6个职位6套试题。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采取半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除了演讲和回答指定的题目,还需要回答总考官的现场提问。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评委在介绍考试要求后便不再发言,静观考生表现。面试中,特别注重考官组的建设和结构,由省委常委或省政府副省长担任面试总考官,便于对考生形成全面、客观的判断和评价;由公选职位单位主要领导担任主考官,兼顾了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实际;相关行业考官和“两代表一委员”参与面试打分,扩大了群众参与的范围,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采用“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测评系统”,通过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方式,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手段和工具,检测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应变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选题由计算机随机给出,自动给出得分,增强了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检验。
该省将“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延伸到了考察环节,在全面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中,突出干部德的表现,突出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的考察,以求实现人职最佳匹配。突出干部德的考察主要采取“三看”:看历史全过程,通过对干部整个发展全过程的了解和分析,判断其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看关键时刻的表现,从干部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观察其操守;看细节,通过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考察其精神状态。突出干部实践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考察,采用履历履职分析评价方法,通过对应试者的任职经历、担任领导职务经历、专业工作及专业管理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经历、工作业绩、工作奖励等情况综合分析,考察其综合能力素质,评判其与公选职位的匹配度,从而达到选拔最合适的人选,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职的最佳匹配。
在公选过程中,该省实行了差额推荐、差额考试、差额考察,用数量优势,保证质量效果。同时,为保证公正、择优,实行了工作程序、资格审查结果、考试成绩、考察时间“四公开”,主动接受干部群众对公开选拔工作的监督,保证公选过程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公选工作启动后,在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公布公选《简章》,公开程序和要求,公开监督电话。报名工作结束后,资格审查结果在陕西党建网上公布,同时以短信方式向每个报名者通知是否通过资格审查。考试成绩揭晓后,将笔试、面试、领导能力考查测试成绩及总成绩在陕西党建网上公布,考生可登录查询成绩,同时以短信方式向每位考生通知成绩。根据考试总成绩及体检结果确定考察对象后,在媒体上发布考察公告,公布考察时间。 (通讯员 陕组)
陕西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