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干部,不但要进行笔试、面试,更新增了调研测试;考察参选干部,不但要看工作成绩、学习态度,还要深入家庭、社区考察其“生活圈”……近日,四川郫县面向成都市范围内公开选拔9名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首次将调研测试和考察“生活圈”纳入重点测试、考察内容。(11月6日《成都日报》)
现行的公开选拔干部考察方法延续了多年,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考察方法单一,仅限于个别谈话、民意测验、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等,缺少科学的考察手段;考察范围局部化,缺少全面性,领导人数较多,一般干部群众较少,还普遍存在重领导意见、轻群众意见的倾向;考察公选干部的范围狭小,往往局限于工作单位和八小时以内的表现,而忽视了其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等。
如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人的道德观念都趋向多元化。面对物欲横流的生活之潮和纷繁复杂的市侩之风,很多官员往往把握不住自己,“八小时之内”道貌岸然,“八小时之外”或酗酒桑拿,或聚众赌博,或依红偎绿,或买官卖官,“生活圈”一塌糊涂。学者和纪检部门对腐败案例研究时发现,官员堕落、腐化,十有八九与“生活圈”庸俗有关。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常常从官员的“生活圈”入手,精心设下各种陷阱拖他们下水。
上述迹象警示我们,在公开选拔干部中,要准确地识人、用人,迫切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对拟任官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考察,不仅要考察他们的“工作圈”,更要重视“生活圈”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衡量、志趣折射和人格测评功能。如此,才能让那些善于伪装,呈现双重人格的拟任官员“原形毕露”,提高识人用人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等现象发生,从源头上保证干部考察工作质量。
此番,四川郫县在公选干部中,首次将调研测试和“生活圈”纳入重点测试、考察内容,重点考察干部的“德”“廉”,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家庭氛围、邻居评价、生活情趣等,进而评价干部的品德、居家表现、邻里关系、生活作风等,不仅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之举,也是德治条件下充分、全面、准确地了解领导干部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好制度宜日臻完善,推而广之,并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