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揭示后备干部群体的生存状态,透析后备干部制度的未来走向,人民论坛杂志联合地方组织部门、党校、网络媒体等,展开了以“后备干部,‘备’什么,怎么‘备’”为题的大型社会调查。
受访人数总计达7187人。其中在人民网、新浪网、人民论坛网,共有6535名网友参与投票;在中共中央党校、天津市委党校调查领导干部学员110人;另外,人民论坛与湖南省邵阳县组织部、河南省商丘市委组织部、广东省白电县组织部等合作调查党政干部542位。
您了解“后备干部”吗?
56.9%的受调查者关注“后备干部”,却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
您是否关注“后备干部”?针对这一提问,调查结果显示:29.3%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关注”,27.6%的受调查者表示“关注”;16.8%的受调查者表示“一般”;而选择“不关注”、“非常不关注”的受调查者分别占总数的15.2%、11.1%。由此可见,对后备干部的关注度较高,关注率超过了半数,达到了56.9%。
人们关注后备干部,那么是否了解后备干部是如何产生的呢?
针对这一提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知道,有相关的官方信息公布”,而一半以上的受调查者(占总56.7%)选择“不知道,‘后备干部’的产生不透明”,另外还有27.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想知道,但无从得知”。
调查发现,在大部分群众眼里,后备干部是一个比较神秘的群体,后备干部如何选拔,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鲜为人知的。
“后备干部”的优势在哪里?
“群众公认”、“年轻有潜质”是公众选择“后备干部”的标准
您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干部作后备干部?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群众公认的干部”(占总70.6%)、“年轻有潜质的干部”(占总55.4%)、“业务骨干”(占总49.3%);而选择“带头人”、“领导看好的干部”的分别占总数的24.7%和10.3%。
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相关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在我们的干部群体中,许多优秀的干部都是先被选拔为后备干部,通过组织多年的培养、考察,逐步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的。
当问到“关于后备干部优势的描述,您最看重哪方面”这一问题时,71.8%的受调查者都选择了“廉洁奉公,品德高尚”、64.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59.2%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群众认同度高”;此外,还有50.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经验丰富,特别是有基层工作经历”,选择“敢闯敢干,有改革创新的热情”的占总数的43.7%,选择“理论水平高”的占总数的25.5%,还有3.2%的受调查者表示“说不清楚”。
后备干部“备”什么?
75.5%的受调查者认为,“‘跑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侵蚀后备干部选拔
针对“后备期间,干部最应该‘备’什么”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71.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密切联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53.6%的受调查者选择的是“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多接受锻炼”、45.8%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心态摆正,不能患得患失”。
由此可见,后备干部的培养,应该主要从密切联系群众入手。一些地方组织部门的领导表示,有计划地安排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后备干部到基层去工作,或安排到复杂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考验,能够在年轻干部中形成一种勇于到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建功立业的好风气。
然而,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用而不备”,成为后备干部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备而不用”,就是对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的干部甚少使用甚至不用。“用而不备”,就是一些干部没有经过较长时间“备”的磨炼和“孵化”就被提拔使用。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5%的受调查者认为是“‘跑官卖官’、‘任人唯亲’等侵蚀干部选拔”,另有71.2%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一把手’说了算,使得制度形同虚设”。而选择“正常现象,选用干部就应该打破制度框框”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等对后备干部的冲击”这两项的分别占总数的43.6%和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