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在延安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来了一群北京知青,其中一人就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爱看书”、“好学”,是梁家河村人对习近平的又一评价。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好像也有数理化。(据7月9日《济南日报》)
众所周知,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年,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坚持“在煤油灯下看书,有时候吃饭也拿着书”,这种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为领导干部树立一个榜样。
应当看到,现在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的条件比较当年知青下乡时不知好了多少,那种“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艰苦环境已不复存在,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却是与日俱增。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对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这是领导干部胜任各项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事实上,身处当今知识大爆炸、科技进步大发展的年代,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现实表明,领导干部不注重加强学习,就无法胜任工作,甚至是寸步难行、四处碰壁,最终导致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精神萎靡,甚至走向堕落。
可见,在当今社会,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读书学习、不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领导干部的。领导干部的经验再丰富,也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而一名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所分工领域的历史和前沿知识的领导干部,工作热情再高,最多只是一名莽汉,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工作中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好心办不了好事。
正因如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力争学得更深、更透、更系统、更全面,领会把握得更准确。要根据履行职责的要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学什么”原则,认真学习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汲取一切有益的知识,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腹有诗书气自华,箱储卷轴心常逸。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从而克服“知不抵位,识不符职”,避免出现“知识透支、本领恐慌”,努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片面性和机械性,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