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县坚持规范运作、完善机制、推进改革,积极探索初始提名办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干部培养锻炼和交流轮岗,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努力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以扩大民主为方向,完善选贤任能机制。一是规范初始提名。县委把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作为推进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认真把握干部选任首要环节,坚持以知情为原则,以扩大参与面为重点,研究制定了《枞阳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枞[2009]31号),明确规定县直单位行政正职和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必须经过全县领导干部会议或县委全委(扩大)会议民主提名。2010年以来,民主提名了60名正科职领导干部人选,有51人在民主提名时得票较集中,顺利走上正职领导岗位。二是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公开选拔、“双推双考”、竞争上岗等方式,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2009年,公开选拔6名科级领导干部;2010年,市县两级联动公开选拔4名副科级干部,并从现任优秀年轻的村党组织书记中公开选拔3名同志挂任乡镇党委委员;2008年和2011年,在县公安系统两次采用“双推双考”办法选拔32名副科级干部;2011年,采取“双推双考”方式在事业编制干部中公开选拔5名副乡镇长人选;与此同时,出台《枞阳县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具备条件的,县直、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职位都必须通过竞争上岗方式确定人选。近年来,县法院、检察院、周潭镇、麒麟镇等单位47名同志通过竞争上岗方式走上了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岗位。三是改进干部选任表决办法。2008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中共枞阳县委全委会任用领导干部表决办法(试行)》和《中共枞阳县委常委会任用领导干部票决办法(试行)》,明确了干部任用表决的对象、范围、程序和要求。在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任用干部之前,就拟任人选情况认真听取县委委员的意见和建议,上会时,先由组织部逐个介绍人选情况并提出任免理由,在各位常委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进行表决。三年来,县委常委会对26名公开选拔的初步人选进行了差额票决,产生了15名拟任人选;对73名县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及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75名拟进乡镇党委班子人选,均进行了票决。
以求真求准为目标,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完善考核内容,全面细化衡量。2009年以来,县委着眼增强考核的科学性、激励性和导向性,探索建立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实行分类、分层考核,把抓好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发展等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尺。考核时,除对考核对象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外,还增加考“个性”、考“不足”、延伸考“历史”的内容。考核乡镇领导班子时,不仅看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增速,还要看财政收入的质量和用途。二是优化考核办法,力求真实掌握。变“事后拼盘”考核为“事前组合”考核。2009年以来,每年均由一名县委常委全程带队,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三项考核统一由同一个机构、同一套人马、用同一把尺子,同时进行。综合运用多种考察方式,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前考察为重点,以社区考察、延伸考察为补充。2011年,乡镇人大政府换届考察,首次将干部“德”的考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对乡镇所有班子成员的“德”实行反向测评。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发挥引领作用。县委坚持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任用、奖惩、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切实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完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客观地向领导班子和干部本人反馈考核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努力方向。
以激发活力为重点,完善培养锻炼机制。针对部分干部工作经历单一、缺少多岗位历练的实际,县委加大干部培养交流力度,让干部在实践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一是安排异地培训。2009年以来,共选派100多名干部参加了省市调训,组织800多名干部赴外学习考察,组织30多名年轻科级干部分别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挂职锻炼;二是外派驻点招商。近年来,共分三批选拔8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赴上海、无锡、嘉兴、温州、江阴等地开展驻外招商工作。三是重用基层干部。坚持“三优”选拔基层一线干部,即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提名在艰苦地方努力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公认的干部;遴选后备干部时,优先考察长期在一线埋头苦干、敢闯敢干的干部。2010年以来,乡镇干部中,提拔正科42人、提拔副科50人,交流到县直单位的乡镇党政正职均作适当安排,新一届县委委员和候补委员中,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比例明显提高。四是加大交流力度。积极回应干部的关切,注重从回避性交流向配置性交流转变,从调整性交流向培养性交流转变,采取轮岗、培养、回避等多种交流方式,不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改善干部队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2008年以来,共提拔交流57人。2010年,对73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2011年,以乡镇换届为契机,共交流干部102人,干部交流面占调整面的32%。
以干事创业为导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注重实绩。注重考察干部在招商引资、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对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中处于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被“一票否决”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均不作为提任人选。二是综合比选。正确辨别显绩与潜绩、过程与结果、班子集体与个人努力等方面关系,全面衡量、综合分析。对各完中领导班子考核,不仅看当年高考平均分和录取绝对数,也要看三年前新生录取时的平均分,按照位次的变化情况,综合确定教育教学成绩。三是兑现奖惩。近年来干部调整中,因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业绩显著,4名同志得到提拔重用,享受正科职级待遇,另外10余位同志,获得表彰奖励;年度考核优秀的副科级干部中,提拔了13名同志、重用了15名同志。定期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任乡镇党委委员、选聘为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与此同时,认真落实《枞阳县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意见》,对工作不力、工作中出现重大事故以及闹无原则纠纷等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处理。近些年,有3名同志处分期未满、2名同志信访举报被暂缓提拔使用。(干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