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畅)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追究执法责任9万多人次;就清理限制非公经济发展规定,审核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163.5万多件,已修改1039件,废止4178件。
近年来,老百姓感受到政府依法行政的步伐越来越坚实,2007年是贯彻实施《纲要》、十年建设法治政府的第四个年头,是推动依法行政的关键一年,任务很重。
立法行政重民权民生
背景:国务院有55个部门和单位成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36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国内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政务公开进行了立法。全国共建立综合行政服务中心2100多个,80%县级以上政府和政府部门建立了门户网站。
记者:请您谈谈过去一年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还取得了哪些进展?
曹康泰: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围绕《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除了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努力建设“阳光”政府,还坚持科学民主立法,进一步提高了制度建设的质量。国务院在立法领域上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比如,去年制定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行政法规,就突出保障公共安全、保障民生;在立法理念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去年制定的《艾滋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都涉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记者:近年来,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提出了考验,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心,请问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曹康泰:去年,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龙头的106项国家预案和31个省(区、市)总体预案的出台,标志着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此外,为了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次审议。
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
背景: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共追究执法责任9万多人次。2006年,就清理限制非公经济发展规定,全国31个省(区、市)、44个国务院部门共审核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163.5万多件,已修改1039件、废止4178件。
记者:严格行政执法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加强行政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保障。在行政监督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
曹康泰:过去一年,各级政府主要从严格执法、加强监督、强化责任三个方面入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执法和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二、加强行政复议和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工作,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同时,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三年来,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解决行政争议21.9万余件。
三、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努力建设责任政府。逐步推行行政问责制,对超越权限、违反程序决策造成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决策者责任。强化对失职渎职案件的查处力度。去年,国务院对建立行政问责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问责方式由“上级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问责对象从追究违法违纪官员向不作为的公务员深化,问责范围从安全生产领域向其他领域推进。
改进复议化解争议
背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更好地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整个清理工作将于2007年10月底前完成。
记者:为进一步推动《纲要》贯彻实施,今年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曹康泰:一是夯实基础,大力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调研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状况,认真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市、县政府依法行政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工作,推动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上一个大的台阶,取得明显进展。二是全面清理现行行政法规和规章,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三是着力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有效化解行政争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正在抓紧起草《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草案)》,积极探索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各级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基层行政复议能力偏低、人员不足的问题。四是以评议考核为手段,继续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