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栗坡县采取加大教育培训、交流轮岗、上挂见习、下派锻炼等方式,加快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麻栗坡县针对少数民族干部总数比例较少的实际,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建立完善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出台了《麻栗坡县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基础上适当照顾少数民族干部,对群众拥护,有一定工作能力,政绩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给予大胆提拔和使用,自2003年以来,共提拔任用少数民族干部156人,全县乡镇和60%以上的县直部门均配备了1名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做到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全县的干部比例与其人口比例基本一致,民族乡少数民族干部比例达58.25%以上。为促进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进一步改善县乡科级领导班子的配备结构,增强整体活力,2003年拿出9个职位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选拔,拿出4个副局长职位实行副科级领导干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并明确了一定的少数民族干部比例。通过“公选”,5名少数民族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2名少数民族干部由乡镇进入了县级重要部门任职。
在注重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同时,为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学历结构,提高少数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该县要求40岁以下中专、高中以下学历结构的干部必须报名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争取在2008年底前获得大专以上学历。同时,积极选送少数民族干部参加省、州党校脱产大专班、本科班学习,通过采取措施,目前参加各种提高学历学习的少数民族干部共900余人。同时,认真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短期培训、外派挂职锻炼、交流学习和到基层磨炼,按照“大规模、大培训、大提高”的思路,以胜任本职工作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重点,近年来共培训少数民族干部150人,选派8名少数民族干部到上海、省级有关部门挂职锻炼,选派了72名干部到州、县跟班学习,下派基层锻炼的少数民族干部共421人,组织42名少数民族干部到外地、国(境)外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培养锻炼了一批“眼界宽、见识广、思想新”,能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市场经济的少数民族干部。
该县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分步实施的原则,扩大识人选任渠道,物色、建立一批层次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名单,以满足乡科级领导班子建设需要。自2003年以来,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对全县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了全面清理,从1761名少数干部人才库中筛选出60名35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后备干部为重点培养对象。针对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较少,特别是个别少数民族村寨,从未有过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或虽有大中专毕业生但无一人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现状,明确了凡属麻栗坡县生源的少数民族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直接聘用到事业单位就业;大学专科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笔试、面试各给予1.5分照顾;中专毕业生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笔试、面试各给予1分照顾。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使少数民族干部得到不断发展和壮大。 (记者黄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