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部人事小道消息满天飞中,其实也折射一个问题:某些地方在用人问题上仍有点不那么透明,不那么公开。
全国地方几级党委换届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为确保换届正常进行,近来各地都陆续出台了相关的规定措施。从媒体公布的材料分析,有些规定措施还比较具体。其中,山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在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就明确
提出了“不准打探和传播小道消息”这一条“戒律”就引发媒体的热议。(见中新社2006年5月31日电)
无疑,小道消息是有害的。它分散了人们抓工作的精力,干扰着正常工作的进行,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每当谁进谁去谁留谁退的消息传播时,更会刺激一些心态不那么正常的官员的神经,一些官员会闻风而动,找权威人士打探核实,或向主管官员施加压力等等。因此,在换届前夕,避免、制止“小道消息”确实是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的措施之一。
但是,为何一方面示出了禁止传播小道消息的“红灯”,一方面却是我行我素屡冲禁区的“红灯”呢?
小道消息的传播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人们不难发现,凡小道消息盛行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主流信息、权威信息发布滞后的情形。比如,2003年非典初期各地流言满天飞,其原因主要在于某些主流媒体和相关部门不敢和不及时公布真情真相,以致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造成不明真相群众一定的恐慌。而在后来应对禽流感的特殊时期,各地都立足于把事实真相及时告诉公众,相关职能部门与媒体实行良性互动,第一时间通过召开记者会或通过权威媒体公布禽流感疫情情况,并天天播报。这样,小道消息再也没有了市场,人心稳定,对配合党和政府应对禽流感起到了积极作用。可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播权威的信息,是应对小道消息的“杀手锏”。
干部人事工作历来是敏感的,换届往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自然属于非常敏感的时期,也容易是小道消息的盛发期。在干部人事小道消息满天飞中,其实也折射一个问题:某些地方在用人问题上仍有点不那么透明,不那么公开。时下,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公开选拔干部。强调官员选任工作公开,其实就是把选拔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纠正过去少数人关起门来选人的做法。一个官员平时干什么,工作实绩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如何,八小时外生活圈子如何,当地群众即使不是全知情,也起码略知一二。因此,把换届中的进去留转的条件标准及时准确向群众公布,把相关人选的考察工作及拟任公示,群众心中是有数的,小道消息也会自行消失的。因此,在换届人事中的小道消息满天飞的地方,似乎更需要坚持公开原则,用公开的“大道消息”应对各类小道消息。这样做了,可能会更见效,更有利于民主监督,更能利于稳定大局稳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