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在省委一次会议上谈到用人问题时,既讲了“荣辱不分德行不良不敬不孝者绝不能提拔”的观点,也重申坚持“五湖四海”的要求。(见《人民日报》2006年6月7日)笔者看到,对李建国前一个观点引起媒体关注时评网评纷纷“破网”而出,而对坚持“五湖四海”的问题似乎反应平平。
其实,坚持“五湖四海”也是一个选官原则。在当前强化对官员管理监督的形势下,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特别是在地方几级党委集中换届工作中尤显必要与重要。
时下,一些地方官员选人用人,眼睛习惯盯住身边人与熟人,尤其喜欢自己扶过一把或在自己手下成长起来的人。诚然,喜欢选身边人和所熟悉人的选人习惯古今中外都不乏见。平心而言,选拔自己身边人或熟悉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中,也有不少在改革开放中为人民干出了业绩做出了贡献,赢得了人民的称赞。但是,“近亲繁殖”的负面因素也是众所周知的。有本近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国家干部》就深刻剖析了这个问题。围绕着对一个问题成堆涉嫌巨额贪污的大公司清理整顿问题,主管的市委副书记汪思继首先的反应是,这个大公司是在已退休的也是提携自己的老市委书记刘石贝长期控制下经营的。无疑,清理这家大公司必然会得罪老书记。在个人利益观念支配之下,汪思继选择对公司问题继续捂盖的办法。这样做,当然会博取老书记刘石贝的满意,却引发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感。
其实,像这类为提携自己的老领导捂过掩饰的现象在时下社会并不乏见。不言而喻,这也是“近亲繁殖”某种负面因素之一。应该肯定,“近亲繁殖”并不是官员的普遍爱好,但是,在不良氛围污染下,“近亲繁殖”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克服这种消极现象已成了当前地方党政工作中需要关注的议题。时下,各地出台种种措施对选官、拍卖资产、财务管理等进行监督,但监督总离不开监督人的素质觉悟。只有具备强烈责任感,忠于职守的人才可能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而由私心杂念重的人们进行监督,监督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适当调整人事安排,解除人们某些沾亲带故的负累,是防止负面因素出现的一个制约性措施。领导班子的组成坚持搞“五湖四海”,不失为一个合理有效的选择,有其独特的积极意义。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是毛主席在战争年代的1944年9月8日写下《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发出的呼唤。时间尽管已过了62年,然而,“五湖四海”的声音一直在华夏大地回荡。事实上,在历届中央领导人谈及对干部问题时都少不了要搞“五湖四海”要求。只有搞“五湖四海”,才能把方方面面的人才干才凝聚起来,才能有效有力地抵制避免“近亲繁殖”、“小国之君”的旧习惯,才能鞭策官员努力学习,开动机器,发展大好形势,干出成绩。
笔者近日看到在陕西省有感人一幕。根据中央安排,现年57岁的陕西省长陈德铭将卸任到北京赴任之际,这位2002年从苏州市委书记岗位调任陕西省先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2004年后任代省长、省长,以“一身正气做人、一尘不染做官、一丝不苟做事”这“三个一”为座右铭的陈德铭,短短4年内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有千人签名感谢他在陕西四年的贡献。人们在分析这个景观时,看到尽管有陈德铭个人的修养奋斗的因素,却也证明一点,坚持搞“五湖四海”也是出人才的实招,还是官员密切干群关系的硬招。
在地方几级班子集中换届之际,重提“五湖四海”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