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组织部印发《成都市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程序(试行)》
本报记者张婷婷
日前,市委组织部印发《成都市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程序(试行)》。据悉,这套程序在改进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三种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干部考核工作的群众参与与认可以及正确政绩观的树立,增加了“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一些新方式,更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
据悉,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程序。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当时的条件下,对选人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有些不适应了。所以,这次制定的程序特别注意完善过去的不足,更为科学、全面、准确。
据介绍,本程序所运用的理念较新,个别谈话中运用了以事带人的谈话方式、延伸考察的方式、民意调查的方式、实绩分析的方式等,都是以前干部考核时没有运用过的。
市委组织部为了全面、深入推行程序,还专门从市级各部门以及区(市)县党政部门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岗位上确定了60名骨干组成的“考察人员库”。此后,他们将接受市委组织部的动态管理以及专门组织实施的针对性培训。此举进一步加强了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充实了考察人员的队伍,避免了以往在考核干部过程中人员抽调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程序(试行)》操作步骤
(一)民主推荐
●程序词典:选拔任用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票实行分类设计、发放和统计。
●推荐流程:第一次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或进入第二次推荐人选→第二次推荐→确定考察对象
●执行说明:与以往相比,参会人员的范围扩大,人大常委、政协常委进入了第一次推荐的参会人员范围,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第一次推荐
召开干部大会公布推荐职位、任职资格、推荐范围和有关要求,参会人员填写推荐表。
确定考察对象或进入第二次推荐人选
第一次推荐后,经市委组织部考察组与区(市)县委沟通后,由区(市)县委常委会根据推荐情况,研究确定考察对象建议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如第一次推荐没能产生多数人(参加大会推荐人员的半数以上)推荐的人选时,区(市)县委常委会根据推荐情况,研究确定进入第二次推荐人选。进入第二次推荐人选人数应多于差额考察对象人数。
第二次推荐
召开第二次推荐会,人选进行个人陈述。个人陈述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对个人陈述的推荐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确定考察对象
经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后,由区(市)县委常委会根据推荐情况,研究确定差额考察对象建议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二)民主测评
●程序词典:民主测评主要从工作层面了解党政领导班子运行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履行职责情况及领导干部德才表现情况。
●测评流程:确定测评内容→提供相关资料→开展民主评议→进行民主测评→汇总评议与测评数据
●执行说明:具体的测评项目和评价要点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测评对象的具体特点确定。据悉,党委班子与政府班子的测评指标各有侧重。对区(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所设计的考核内容和评价要点,也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和地区特点进行调整。测评时一人一桌,独立填写,并由参评人员把测评卡投入票箱。
确定测评内容
领导班子民主测评按思想政治建设、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四个类别设置测评项目和评价要点,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按德、能、勤、绩、廉五个类别设置测评项目和评价要点。
提供相关资料
测评前将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绩效主要指标、领导班子工作总结、领导干部述职报告等材料提供给参加测评人员参考。
开展民主评议
民主评议表一般应提前发给参评人员评议,并在民主测评时与测评表一起收回。
进行民主测评
召开干部大会,考察组负责人作动员讲话,参会人员填写测评表。
汇总评议与测评数据
分类整理分析民主评议情况,运用数量线型分析方法对民主测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三)民意调查
●程序词典:民意调查主要了解社会层面对党政领导班子各方面工作的评价,并根据社会评价的情况了解群众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的认可度。个别新进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的,应适时对考察对象进行民意调查。
●调查流程:确定调查内容→确定调查范围→召开调查会→汇总调查结果
●执行说明:民意调查是一项新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区(市)县的实际和特点,设计突出重点各不相同的调查内容,如对当地抓经济发展的总情况是否满意,对当地抓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是否满意,对当地抓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情况是否满意等。
确定调查内容
对党政领导班子的民意调查主要包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群众直接感受的工作状态和成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主要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成效、公众形象等内容。民意调查具体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工作任务、工作需要和调查对象的具体特点确定。
确定调查范围
对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的民意调查,在未参加民主测评的区(市)县级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代表中进行。对考察对象的民意调查,属街道、乡镇党政领导的,民意调查在其所在地来自基层的、未参加民主测评的本级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干部群众中进行;属区(市)县级机关、部门领导的,根据其所在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能,一般在相应的系统、单位中未参加民主测评的区(市)县级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干部群众中进行。
召开调查会
调查会应根据条件和需要,采取分片或集中的方式召开。
汇总调查结果
(四)个别谈话
●程序词典:个别谈话包含谈话推荐和谈话考察。个别谈话的形式有面上个别谈话、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谈话以及考察组集体同考察对象本人进行的集体面谈。
●谈话流程:确定内容→进行谈话
●执行说明:个别谈话应根据考核工作的要求和个别谈话的不同情况,分类设计谈话参考提纲,针对不同考察对象分别确定谈话重点。据介绍,个别谈话应采用互动谈话方式,拓展谈话深度,提高谈话质量。对谈话中反映比较突出、线索比较清楚的情况或问题,应进行延伸谈话或实施专项调查。
确定内容
个别谈话应根据考察需要和谈话对象的情况,确定谈话内容,拟定谈话提纲。与考察对象本人的谈话应根据考察需要,结合拟任职务的岗位要求,突出考察对象综合能力素质的了解,确定谈话内容,拟定谈话提纲。
进行谈话
个别谈话应由2名以上考察组人员按照谈话提纲确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与考察对象的谈话,可由考察组全体成员组成面谈小组,参照结构化面试方式与考察对象进行集体谈话。根据条件和需要,可将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工作环节的评价结果向考察对象反馈。必要时面谈小组可对考察对象进行量化评价。
(五)实绩分析
●程序词典:实绩分析主要通过有关方面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群众评价意见,了解本地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投入和工作成效,反映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干部的德才素质情况。
●分析流程:汇总情况→实绩分析
●执行说明:在分析中,必须注意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应对统计、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政法信访、审计等部门提供的数据和情况;工作圈评价;民意调查等多个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汇总情况
对考察过程中收集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整理。
实绩分析
对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绩效有关指标以及考察过程中收集到的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六)综合评价
●程序词典:按照“分类定量,综合定性”的原则,在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等结果进行比较充分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作出综合评价意见,对差额考察对象进行综合比较,形成考察报告和考察材料。
●评价流程:制作班子成员民主测评平均值曲线图→与平均值曲线进行比较分析→考核组集体讨论→形成考察材料
(七)集体研究
●程序词典:选拔任用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在差额考察的基础上,由考察组集体研究提出任用建议,经部务会集体研究后,按程序报市委全委会或市委常委会票决。
●研究流程:考察组集体研究→部务会集体研究→市委全委会、市委常委会票决任用
考察组集体研究
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考察组结合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和拟任职位的岗位要求,提出任用建议。
部务会集体研究
部务会对考察组提出的任用建议进行集体研究,按照程序呈报市委。
市委全委会、市委常委会票决任用
市委全委会期间,市委全委会对拟任区(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人选集体进行审议,并无记名投票表决;
市委常委会在全委会闭会期间,对拟任区(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人选集体研究,并征求全委会委员的意见,作出决定;
市委常委会对拟任区(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副职的人选集体研究,并无记名投票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