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原则。以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用人,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首要原则,也是我们党干部路线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在新形势下,什么是干部德才兼备的标准呢?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德,既包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状况;我们所说的才,既是指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指胜任岗位职责的领导才能。德才兼备,首要的是德。古人说:“德者,本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当然,在讲德时也决不能否定才。德是基础,才是条件,德与才应该是统一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因此,必须选拔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也就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的干部。
注重实绩原则。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干事,是为人民谋利益。因此,选人用人必须注重实绩。然而,长期以来,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也形成了一些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不重能力重学历、不重实绩重资历等。要比较准确地选出优秀干部,就要努力破除以上思维定势,打破各种框框,树立“凭本事用干部,以政绩定升迁”的选人用人思想。应把拟选拔的干部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注重考察其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特别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对实绩的考察,应既看经济建设的情况,又看社会发展的情况;既看经济增长的数量,又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既看客观条件,又看主观努力;既看干部目前取得的成绩,又看其对长远发展作出的贡献、打下的基础。
群众公认原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人的德才如何、表现怎样,群众自有公论。投机钻营者,也许可能蒙骗一时,但不大可能蒙骗一世;可能蒙骗个别人,但不大可能蒙骗广大人民群众。埋头苦干者,即使他自己不去宣扬,但人民群众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要想选准人、用好人,就必须注意群众公论,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来选人用人。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就是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重要标准,在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征求各个层面群众的意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要采取多种途径,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荐贤举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凭感情用人、凭好恶用人、凭印象用人等不良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