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舟,男,1968年生,湖南衡阳人,公共管理硕士(MPA)。2008年3月主动申请到吉首市挂职锻炼,任吉首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前为湖南省人事厅专家服务中心主任(正处实职)。挂职期间除了积极招商引资、搭建科技平台外,还因不畏艰难险阻投身于处理非法集资事件的前沿而名声大噪。2010年元月中旬,中新社记者专赴湘西对其进行了采访。
中新湖南网2月7日电 题:一位挂职副市长的自述
中新社记者 刘 明
2008年3月,是我在湖南省人事厅机关工作第18个年头,说实话,有点坐不住了,于是,主动向领导申请到基层去挂职。“长期在机关上班,对下面工作不是很熟悉,很想去艰苦的地方学习锻炼,增加基层经验。”
在机关,我可谓是一帆风顺。1990年,作为湖南大学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我被直接选拔到省人事厅工作,从普通的办事员做起,3年后提拔为副主任科员,两年多后为主任科员,之后当过省人事厅党组秘书、教育培训处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2005年提拔为专家服务中心主任。
很多人包括关心我的一些朋友认为,都40岁的人了,老婆孩子全在长沙,这样干下去,也很有前途,何必远离亲人去挂职呢?其实,我一直有个梦想,准确地说,从大学毕业开始,就想去基层好好做点事情,人生短暂,应该有所作为。
在专家服务中心当主任后,我认识了很多顶尖级的专家学者,但有时发现,不少理论和实践都存在脱节现象,理论上是一套,现实又是另外一套,基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指导?我一直在思考,当然,这时候下去的想法尤为强烈。
甘为铺路石,做好扎实事
下来之前,我并不知道去的地方是湘西吉首,省委组织部领导找我谈话后,结合我的个人特点,就安排来了湘西,并担任吉首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一职,分管工业和招商引资,协管发改委、财政、劳动、人事、农业、科技等十个部门工作。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一般来说,像我这样从上到下挂职的干部,人们普遍把这称之为“空降兵”,地方上更多的把我们这种人当作“客人”。不过,感动的是,吉首市历来非常重视挂职干部,安排我的工作并非全是协管,而是实实在在的分管。
有了组织上的信任和重视,变“客人”为“主人”,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尤其在湘西州非法集资事件爆发以后,作为挂职干部,面对“处非”的严峻形势,我不回避、不退缩,服从州市的统一安排,始终工作在第一线。
当时,也有不少好心朋友劝告,“处非”形势复杂,自己是外来挂职的,何必趟这趟浑水呢。但我认为,既然组织上作出了安排,就是一种信任,就要敢于担当,自己必须尽职尽责,不然就是渎职失职。
2008年12月底,受州政府“处非”小组的派遣,我带领8人工作组远赴甘肃白银市协调处理最大的“涉非”资产问题,一呆就是23天,大家克服了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工作繁琐、气候恶劣等重重困难,成功处置了一系列重大涉稳难题,为湘西州在“处非”的关键时刻赢得了宝贵时间。
2009年9月底,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我再次被省州部门抽调到湖南省湘西州风险资产接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了下设的省外资产组组长。根据省外资产处置的特点,我们很快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协调处理机制,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效。
作为挂职干部,我还担任了市为民办实事领导小组副组长,主要领导充分授权来主抓全市这项民心工程,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每月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实地督查和调度,这两年,在当地“处非”工作艰巨、财政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然以全州第一的成绩完成了25项为民办实事任务。
组织部门安排我来吉首挂职,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属于贫困欠发达地区,而我有在机关工作的经验。过来后,我充分发挥在省直工作联系部门多、人际关系宽的优势,多次与省财政、人事、农办、林业、扶贫、水利等部门协调,努力争取各界支援,为当地落实各项资金1260多万元,协调信贷资金1.5亿元。
为官一挂,造福一方
当初,我主动申请到基层挂职锻炼,就是希望能充分发挥人脉优势,更渴望自己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下来前,组织部门领导也曾告诉我们:虚心向基层学习,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建设。
到吉首挂职后,我立足于当地资源,首先和省城一些专家联系,多次邀请他们及其团队来考察指导工作,与吉首市支柱产业紧密对接,为10多家龙头企业、23个乡镇农业产业化基地开展科技攻关、咨询答疑、现场示范工作;举办了市场营销、经济作物栽培、畜牧养殖等多期培训班。
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当地特色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如湘西边城醋业有限公司,正是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开发了系列新产品,特别是“神秘湘西”椪柑醋饮料的问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仅此一项,今后每年直接消化的椪柑就可超过十万吨,为解决湘西椪柑销售难的问题作出了大贡献。
可以说,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我可谓是绞尽脑汁:如主持起草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科技平台建设规划;选送100多名地方科技骨干、种养大户到省里参加实用技术免费学习;也曾多次到长沙、广州、江苏等地寻找一些有利于吉首人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的投资商……
有人觉得,挂职和任职毕竟不一样,何必干得那么累呢。有当地领导也对我说,在短短挂职期间,你能为吉首发展办一些实事,成功了,我们为你高兴,没有办好,我们也不会责怪你。我认为,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补位”工作。
当然,这种“补位”,除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帮书记市长和协管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之外,还包括某些有益于全市人民长远发展的而任职干部暂时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考虑到的工作。如湘西石材产业园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湘西山清水秀,地灵人杰,物产丰富,来吉首挂职前,我一直就在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做文章呢?有一次,在下乡调研路上,我发现当地不少农民在挖石头,一打听,原来他们是为广东老板找货源。
“石头也能卖出好价钱”,当时一位广东客商告诉我,他用900元的价格买了块湘西石头,然后花了1万多元运到广东顺德,除了加工的石材可以卖到数万元外,而且边角余料做成装饰品,也可卖上1万多元。
湘西山多,漫山遍野都是石头,为什么不能在当地进行加工呢?于是,在主要领导的支持下,我广泛接触了密切关注湘西优势资源的外地客商,积极邀请多家公司和战略投资者来吉首投资考察、洽谈。
目前,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的湖南湘西石材产业园项目已经签订了协议书,汇龙石材公司等一批广东客商已经正式落户吉首,首期项目已经全面启动,规划设计、征地拆迁、资源普查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现在,回顾自己近两年的挂职经历,我深深地感受到,正是这些具体繁琐的工作,把我这个长期在机关工作的知识分子,渐渐打造成了一个可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的实践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话一点不假。
客观地说,也许有的挂职干部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对挂职抱悲观看法。但我想,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已经成为了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这没有错。作为挂职干部,也只有自觉到基层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受锻炼、经风雨、见世面,认识自己,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才能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