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阮凤斌给自己的工作定下的座右铭。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摘自十七大报告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3月30日,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强调
■新闻背景
据统计,从1982年到2007年,我国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下降了8.4岁、6.8岁、5.7岁,极大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活力。截至2007年底,全国机关干部中45岁以下的占71.5%,其中35岁以下的占3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7.5%,比1978年提高了78.2个百分点。
经过层层选拔,5月19日,昆明最年轻的副市长、36岁的阮凤斌宣誓就职,引起国内媒体广泛关注。“这么年轻的副市长在全国也不多见。”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郭红波说。
对于这位“70后”副市长,网民一方面觉得有些新奇,一方面也有很多疑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将分管昆明的哪块工作?工作能力如何?前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新官。
没出记者的意料,阮凤斌一开始就拒绝了采访。“不好意思,我近一段时间都不方便接受记者的采访。”阮在电话另一端客气地说,最近关于他的报道已经太多了。
他所说的报道,其实是从今年4月开始的。4月10日,云南省委组织部向社会公示公开选拔的34名干部拟任职务及工作实绩,因为年仅36岁就成为昆明市副市长的候选人,阮凤斌的名字在公示中显得格外亮眼,当天即有媒体以“昆明有望产生首位70后副市长”为题作了报道,并在各大网站迅速流传。5月19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宣布正式任命阮凤斌为昆明市副市长。“昆明市首位70后副市长正式上岗”的新闻再次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当天国内各大知名网站皆转载了这则新闻,央视网站更是将其放在了显眼的位置。
“在新的任职岗位上,我将把埋头苦干作为工作的座右铭,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官”——19日召开的昆明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四次会议上,新任副市长阮凤斌在作任职发言时如此说。一句“认认真真做事,干干净净做官”给在场的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电话中,任凭记者说干了口水,阮副市长的态度依然很坚决:“我真的不能说什么。”“为了联系上你,两天之内,我已经打了几十个电话。”或许是经不住记者的“磨”,他最终还是有选择地回答了记者的几个问题。
云信:每个副市长都有不同的分工,来到昆明后你将分管什么工作?
阮凤斌: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云信:你被媒体打上了“昆明首位70后副市长”的标签,你知道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阮凤斌: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也不知是谁说出来的,我对这个看得很淡,现在最重要的是埋头做实事。
云信:现在官场普遍有一种说法,“在昆明当公务员不好当,官越大压力越大”,副市长的压力肯定也不会小,你为何还选择昆明?
阮凤斌:我是昆明人,热爱昆明嘛。
云信:当初是组织推荐你还是你自己报名参加公选?
阮凤斌:两者相结合。
云信:在省人大法制办和香格里拉维西县你分别工作了几年?
阮凤斌:省人大有8年左右的时间,维西县2年。
■同事眼中的阮凤斌
老上司:他是最好的办公室主任
省人大一位不愿具名的领导告诉记者,阮凤斌曾是自己多年的老部下,“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两句话,德才兼备,是最好的办公室主任。”
昆明市委组织部一位接触过阮的干部则评价:“他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有些老成持重。从照片上看,比实际年龄要成熟。”
从4月10日公示的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中,也能看到官方对他的评价:任维西县副县长(挂职)期间,参与调查处理企业占用林地问题和协调推进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主持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参与起草了《维西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草案)》,为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做了大量工作。任省人大法制委办公室主任以来,参与多部地方性法规的起草、调研、论证和修改等工作,组织制定了《立法项目责任制》等18项制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对《昆明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等多个昆明市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修改。
简历
阮凤斌,1973年6月生于云南省永胜县,经济法专业研究生学历。1995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系,先后在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从事政府法制、地方立法、领导同志秘书工作等。
2004年1月起先后任云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现任昆明市副市长。
参加过《综合行政执法教程》、《不让黄赌毒进我家》、《刘明辉回忆录》等书籍的编写工作,发表过《中国农村习惯法初探》、《BOT投资方式的法律障碍分析》、《行政复议制度十大新变化》、《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几点思考》等论文。
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郭红波就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接受本报专访
干部通过公选晋升 只是少数
阮凤斌的当选无疑顺应了当下“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大背景。不过在一次闲谈中,记者听到了几位昆明“老干部”对任用年轻干部的意见:现在昆明动不动选拔的都是年轻人,我们这些在机关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人,却得不到晋升。而且那些年轻人,严重缺乏实战经验,有的简直只会考试!
公选干部年轻化的趋势到底好不好?那些年轻人真的缺乏实战经验,只会考试吗?去年昆明公选的百名后备干部招商引资的表现令人满意吗?记者日前专访了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郭红波。
云信:昆明现在选拔干部,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郭红波:我们公开选拔年轻干部到县处级岗位上挂职,只是我们加快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一部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干部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为实现昆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战略上储备干部资源。
云信:最近几次的公选干部在年龄方面卡得比较严格,这对一些在机关干了很长时间的“老干部”而言,会不会显得不太公平?
郭红波:有这种想法我们能理解。但大家应该注意到,这几次公选年轻干部,只占我市现有县处级干部总数的几十份之一,而这些年来,我们在调整领导班子的时候统筹兼顾,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干部都有所考虑,以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公开选拔年轻干部这种形式,目前干部的晋升途径还有很多,绝大多数干部都通过其他正常的选拔渠道得到了晋升。
云信:听说有一些通过考试选拔上来的年轻干部缺乏实战经验,有干部形容他们“只会考试”,真的是这样吗?
郭红波:譬如小孩子刚生下来都是不会走路的,很优秀的科长刚提拔到了副处长的岗位也可能出现不适应,我们之所以采取选拔年轻干部去挂职,就是要在实践中考验他能不能胜任,能不能接受群众的检验,工作的检验。不可否认“只会考试”不会工作的人会有,但相信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对于这次通过公开招考选拔出来的年轻干部,我们还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相信他们会尽快成长起来。
云信:去年昆明公选的百名后备干部后来有大部分都被派去实战演练招商引资,据你了解,他们的表现令人满意吗?
郭红波:去年昆明公选百名后备干部,实际到位98名。从总体来看,这些同志的工作表现是非常好的。他们年纪轻、工作热情高、主动性强、敬业,得到大部分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认可。这些人有相当一部分被派到了招商引资的一线,总体表现也是很好的。
云信:招商引资为什么要成为这些公选的年轻干部上的“第一课”?
郭红波:中央早就出台相关文件,要求要把年轻干部送到基层锻炼。结合昆明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招商引资作为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之一,要求新提拔干部都要放到招商引资的岗位上去锻炼,通过参与招商引资工作,使年轻干部更多地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民生,熟悉经济工作,为昆明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云信:最近有一个人很“热”,他就是刚刚上任的昆明市副市长阮凤斌。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副市长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
郭红波:可能因为他年轻嘛(笑)。他今年36岁,是昆明首位“70后”副市长。昆明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有这样年轻的干部加入到副市长的行列,大家觉得比较新奇,但其实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
■相关链接
昆明连续两年公选年轻干部
2008年2月,昆明宣布面向全国公开选拔30岁以下的100名优秀人才到县(市)区或开发区、市属相关部门担任助理职务,并作为县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同年6月,选出的100名后备干部大部分被派到招商引资一线进行锻炼。
2009年5月,昆明市委组织部宣布,昆明市将公选100名优秀人才挂职担任县(市)区党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开发区主任助理,以及部分市属部门副职等副县级领导。其中,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拔40名经济学博士,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而面向全昆明市选拔的60名年轻干部,则要求在35岁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