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把农民最关心的是什么、当前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等疑问带到农村实际查找答案。2008年11月18日下午3时,吉普车从湖南省委大院出发,向西疾驶,渐渐消失在车流中。心系农村改革发展的他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事先没有向当地“打招呼”,轻车简从奔赴农业大县——宁乡、湘阴县农村,在一天半的时间里随机抽样进行民情调查。同时,他叮嘱随行人员不要给地方的同志发通知,并强调今后下乡调研或检查工作,要多采取不打招呼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不走过场。
通常,一位领导在工作需要之时,总喜欢或习惯性地到基层去走一走、转一转,调研调研、座谈座谈。这种做法,从出发点来说,无疑是好的,积极的,也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亲民务实之举。但张书记这次不打招呼访实情,不走形式突击搞调研,虽然只有两天时间,却在宁乡、湘阴县两县乃至全省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张书记通过暗访,进一步了解掌握了农村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他用实际行动为全省各级干部带了好头。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是哪一级的领导干部,都知道调查研究的必要性,也会经常不经常地开展这样那样的调研、考察、观摩等调查研究活动。当然,无论是哪一级的基层也都曾接待过各种各样的调研团队,其中也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人员要为之忙碌着、准备着、服务着。然而,纵观官场,好像少见有张春贤书记这样的领导下来调研是不打招呼、不下通知,而直接进村入户、走到寻常百姓中间开展活动的。
不打招呼成了湖南省委张书记的调研常态,他曾多次深入到群众中去搞调研,比如2006年10月1日上午,牵挂进城务工群众的他带上身边几名工作人员,没有和地方各级领导打招呼,就从省委驱车径直来到位于长沙县星沙镇的“幸福洋房”住宅小区基建工地上,看望正在工地劳作的农民工,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和群众共度国庆佳节。接着,又转道来到了芙蓉区荷花园社区“废品收购一条街”,走进了从湖北监利来长沙务工的汤百成的家。张春贤详细询问起了他家的收入,孩子入学的情况,当汤百成告诉张春贤,因居住在这里的外来务工群众太多,小孩上学遇到了困难,张春贤当即把社区主任叫了过来,充满感情地说,城市是由不同的群体共同组成的,外来务工群众同样是省会长沙的建设者,一定要善待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要多帮他们想想办法,适龄入学的孩子多了,可考虑多增设一些班级。社区主任当场表示,一定认真解决好外来务工群众小孩的入学问题。
当然,我们不是说领导提前打招呼下来调研就不好,就坚决不能采用,而是觉得有些打招呼式的调研,实在是太劳民伤财了。因为上级打了招呼,发了通知,要有领导下来调研,作为下级当然就要很好地准备一番。时下,一些单位在迎接上级领导调研或检查的过程中,基本形成了“套路”:首先得做好迎接调研的方案,包括参加人员、需用车辆、会场布置、座谈对象选择、领导食宿安排、汇报材料撰写、媒体记者通知,包括领导到什么单位,检查什么内容,什么时候出发,他们都事先了解得比较清楚了,于是便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而且要越细越好,越具体越佳,“只带领导去看好的地方,不带领导去看坏的地方”等等,确保接待调研或检查工作万无一失。诚然,如此“检查”、“调研”,结果大都是“形势一片大好”,很难查到真正的问题。因为这是对上级领导起码的尊重,也是一次向上级领导展示工作成绩的绝好机会。可是在准备的过程中,有些做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老百姓看了也会眉头紧皱。
其实,调研就是调研,本应不打招呼,踏踏实实地深入到被调研对象中去,真正了解被调研对象的情况,是一说一,分析原由,查摆问题,指出出路;但如果一味看到的都是别人导演或者策划后的东西,真实性、代表性还有几何呢!这本身就已经失去了调研的意义。声音贵在真,情况贵在实。如果经过了加工、准备,失去了原汁原味,甚至粉饰太平、无中生有,听和不如不听,看也不如不看。如果把调研当成了一种观光、休闲,不但失去了调研的目的,增加了基层的负担,更会让群众在我们的背后骂娘、戳脊梁骨,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说实话,突击调研或检查很有必要,特别是省委书记搞“暗访”,就能知道现今“一问三不知”的干部到底有多少?就能发现拿着国家俸禄的公务员、手中“一杯茶,一张报,一支烟”的干部们到底在干什么?究竟是不是脑子里面进了水?他们心中是否还装着人民?因此,领导下基层调研,不但没必要提前打招呼,还要做到轻车简从,不定调子,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能高兴地去听,让群众掏真心、讲真话、道真情。领导下基层调研,不是去吃去喝去应付,而是去深入基层发现问题,询民声,听民意,解决基层人员的困难问题,才是领导下基层的首要!
我们经常讲实践“三个代表”,核心问题就是要增加群众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这才是最实在的。张书记这次不打招呼,最重要的是要“反客为主”,打破“调研套路”,防止了被人“忽悠”。他此次轻车简从突击到农村调研之行再次给全省领导干部带了个好头,他与百姓直接话农事,拉家常,问民声,听真话,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仅给百姓们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还摸到了实情,看到了问题,为省委领导决策和人大、媒体的有效监督奠定了坚实基础。好就好在使那些工作不实、弄虚作假者来不及“准备”,没有了“事先安排”的“景点”,有效地防止了被调研之地“忽悠”。但愿我们所有的领导在调研时都能打破“套路”,这样虽然会“有失远迎”,甚至吃住不周,却可以把握主动,不致被那些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牵着鼻子走”,而且还可使一些地方领导和单位负责人始终处于“受检状态”,逼着他们切实转变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这才是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举。
回到省委机关以后,张春贤书记马上在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研究落实此次农村调研成果,并就调研中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反映的一些具体问题督促制定了整改措施,一一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交办,边研究,边落实;而且要求各级领导迅速下到基层,了解农民疾苦,帮助百姓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真正及早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促进了农村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保证了贯彻落实活动力度不减弱、工作不断线。张春贤强调,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各级干部去落实,要在落实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落实中提高执政能力,在落实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落实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多为农民增收想点办法,解决一些与“路、水”等相关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关注“三农”,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拉近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发展,创建和谐社会。
全省百姓无不为“榜样父母官”----张书记亲农爱农的调研举措叫好,真正让群众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希望,大家的精神为之振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力弘扬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开创湖南率先加快发展、科学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