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带着丧母之痛,告别弱妻幼女踏上了援疆之路,从美丽富饶的江苏盐城来到了地处天山深处的国家重点扶持县——尼勒克县任县委副书记。三年来,他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克服水土、气候不服和语言障碍等诸多困难,用自己一腔真情和实际行动诠释了援疆工作的全部内涵。
第五批援疆干部即将任满返乡了,怀着对援疆干部的崇敬之情,笔者采访了江苏盐城援疆干部尼勒克县委副书记薛盛堂。
采访在晚上进行
为了能够顺利采访到薛盛堂,笔者从3 月25日就开始预约,然而忙碌中的薛盛堂总是“失约”,直到3月27日晚上8点,他还在召集联系点乡镇场的同志开会,安排部署维稳工作和春耕生产:“实在不好意思,明天我要赶到青岛参加一个招商会议,眼下的工作不安排好不放心,再过两个月我就要离任了,心里着急呀,让你们久等啦”,直到晚上九点多钟薛盛堂开完会,顾不上吃饭才接受我们采访。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我完全理解了屡次“失约”,并被他的三年援疆历程深深打动了。
2005年,江苏盐城市被确定为对口援助伊犁州直单位,省委决定公开选拔一批优秀年青干部到伊犁州直单位任职。2005年5月,37岁的盐城市盐都区委常委、大纵湖镇党委书记薛盛堂瞒着80多岁病榻上的老母亲和患有严重颈椎病的妻子以及正在初考的女儿报了名。经过群众公推、考试、体检、市委常委扩大会票决等层层磷选以绝对优势一路过关斩将被确定为对口援疆尼勒克县任县委副书记。
他的援疆梦想就要实现了,可他怎么向病中的老母开口呢?又如何向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解释呢?
“妻子的工作 我无论如何都能做得通,对于病中80多岁的老母只好瞒一时算一时”,薛盛堂在谈到报名来疆前的那一时心境时,亦然一脸愧对老母和家人内疚。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薛盛堂报名援疆的事在人们的窃窃私语中还是让病塌上的母亲知道了,老人家放心不下,在她的心目中新疆就是荒漠戈壁,气候恶劣,不愿意让她最小最心疼的儿子去那遥远的地方受罪。“儿行千里母担心”。当母亲得知儿子要去新疆工作,她的病情急剧恶化,2005年8月7日,她老人家在病痛的折磨中带着对儿子的牵挂走完了80岁的苍桑人生。
8月9日中午,薛盛堂怀着对母亲愧疚和悲痛,办完母亲的丧事,在丧送的酒桌就告别妻女和亲友赶赴南京报到了。
“亲友们在母亲的丧筵上为我送行,我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作为人子我不孝,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孝道,就连守孝三天都没有做到,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我哪是一个称职的儿子呀!对于妻子和女儿来说我更不称职,更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平时工作很忙,顾不上她们,现在母亲刚入土我就要走了,也正是女儿初考的关键时刻,我就把家庭的重担甩给了妻子。妻子有严重颈椎病,有时候犯病头痛、头晕起不了床。说着说着薛盛堂已是满脸泪花。
2005年8月10日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薛盛堂和江苏省的60名援疆干部在省委组织部领导的率领下,登上了飞往祖国西部重镇乌鲁木齐的飞机。3个小时后,飞机飞越巍巍天山,穿过茫茫戈壁沙滩,抵达了乌鲁木齐机场。薛盛堂和他的“援友”们领略了边塞的雄浑苍凉,感受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2005年8月13日下午4点,薛盛堂和其他援助伊犁州直的干部飞抵伊宁机场,伊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尼勒克县的领导已带着鲜花和仪仗用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仪式欢迎他们。薛盛堂一行被 感动了,他们对边疆干部和各族群众的盛情感动了,他的心里明白,这种欢迎仪式不仅只是礼节,更充满了伊犁人民对他的期望。
下午5点,薛盛堂和与他一起来任职的副县长吴晓飞一起前往尼勒克县。当汽车驶至尼勒克县西部乡场时,他看到这里满目荒凉,光秃的山坡很少有牛羊,路边低矮的土坯房说明了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内心很沉重,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越来越重,同时对长期工作在这里的干部也有一种由衷的敬佩。同行的当地干部向他介绍说这里的情况:这里属于旱区,是尼勒克县的重点贫困地区,也是全国、全疆的重点扶持乡。
薛盛堂暗下决心,三年援疆要扑下身子,切切实实为这里的人民多做实事,决不盐城人民和省委的重托,不负伊宁各族人民的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