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开创时代风貌的世代相传的伟大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诗人情怀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
毛泽东建国后所写的诗词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一首十分典范的政治抒情诗,这首写作于1963年1月9日的诗词,“喜笑怒骂,纵横挥斥;意趣风生,壮怀雷动。这之中,有冷讥;有热嘲;有幽默;有讽刺。幽默,使人想起了智慧的微笑,讽刺使人想起了横眉的冷笑。”(公木著《毛泽东诗词鉴赏》)
不过,让世人很少知道的是,毛泽东的这首词写成后第一个欣赏者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总理!
据周恩来研究专家秦九凤先生在《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第19期上发表的文章介绍:
1995年的秋末冬初,笔者在周恩来生前卫士韩福裕老人引领下,从北京南长街进中南海来到毛泽东主席故居——丰泽园的菊香书屋瞻仰。在毛主席办公室西侧的玻璃柜内,笔者见到一份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满江红·和郭沫若》词。这首词不仅有几个地方的内容和后来公开发表的不同,而且毛泽东在卷面上还留下了“书赠恩来同志”6个奔腾飞舞的大字,特别引人注目而又引人入胜。其卷面上署名“毛泽东”3个字更是排山倒海般一气呵成,令人赏心悦目。当时笔者任周恩来纪念馆的资料科长,便从自己的职业出发,请毛主席故居的同志帮忙复制一件。
毛主席故居的工作人员周福民告诉我,他们展出的这件是从中央档案馆复制来的。他说,你们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找中央档案馆的档案资料保管部资料处何德海处长,请他们帮助复制。几经周折,直到1999年我们才从中央档案馆复制到毛泽东主席的这份珍贵手迹:
书赠恩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从秦九凤先生的介绍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毛泽东“书赠恩来同志”一词的来历,那是在三年自然灾害那个困难时期即将结束时形成的毛泽东的特有风格——面对困难和挑战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
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具有非凡的气势,在他的诗词中,“书赠恩来同志”的诗词极为罕见,从我们所了解的材料看,《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唯一的一首。原词是这样的:、
满江红·和郭沫若
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欲学鲲鹏无大翼,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千万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泽东的这首词公开发表时有几个地方有变化:原“欲学鲲鹏无大翼”改为“蚂蚁缘槐夸大国”,原“千万事”改为“多少事”,原“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改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修改后的词,气魄非凡,感动人心,又震人心灵。
毛泽东为何在此时以唯一一份诗词“书赠恩来同志”?这似乎是一场历史性的谜团。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会明显地感到毛泽东“书赠恩来同志”的秘密。
1955年秋季以后,由于新中国取得了三年经济恢复的成功和抗美援朝等重大国际斗争的胜利,形势一片大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毛泽东花大力气赶超美国和英国的愿望十分强烈,急于求成的心态也很明显,提出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高指标,使全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政治舞台也出现了罕见的“大跃进”、“放卫星”等脱离实际的做法,全国经济生产遇到十分严重的危机。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对这样的形势具有十分冷静的思考,客观地提出了国民经济发展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0年6月18日,毛泽东在上海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终于有所悔悟地说:“看来,错误不可能不犯。如列宁所说,不犯错误的人从来没有。郑重的党在于重视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分析所以犯错误的客观原因,公开改正。”在这次会上,毛泽东还更为明确地对曾经因反冒进受到他严厉批评的周恩来说:“1956年周恩来主持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如钢等,替我们留了3年余地,多么好啊!”这不仅看出了毛泽东的坦荡胸怀,也是他为周恩来的反冒进“错误”公开平反,这使一大批到会人士的心情很舒畅。毛泽东“书赠恩来同志”的那首词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感情,是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战争年代就建立起来的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这在中国革命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年代,我们在帝国主义的威胁、在抗美援朝的战争考验下,建设的目标还需进一步明确,建设的方向还需进一步调整,毛泽东显然是清楚这样的时代环境的,所以,他在经济建设走出困境、取得好转的环境里,以浪漫的诗人气质,为周恩来同志书赠了新词。
回过头来,我们回顾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这段情谊,不能不想到在社会主义设的新阶段,我们所需要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品质。
从本质上说,毛泽东珍惜与周恩来的情谊,其实质还是因为中国处于敌对势力的围困和“演变”中,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需要的是面对挑战的超人勇气和压倒一切的伟人气概。所以,我们在“书赠恩来同志”的词中,看到的是毛泽东的高大、明睿、锐利、深刻,看到的是他的从容不迫、囊括宇宙、包容古今的气概,看到的是他“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勇气!
如果我们从周恩来总理的角度说,毛泽东“书赠恩来同志”的词,更在深层次上诠释了革命友谊的天长地久。周总理超凡的敬畏精神、理智的创业精神、艰苦的建设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崇敬。
在新的发展时期,“书赠恩来同志”的豁达大度和对战友溢于言表的尊重之情,让我们无尽地感受到领袖之间无限的情谊。这样的情谊,在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显得更为重要。谁也不会忘记,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在四川大地震中,在玉树地震中,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呈现出良性循环状态的重要国度,在这样的考验中,中国领导人相互影响、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成了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这样的典范,也成了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每一个中国人,都深刻地体验着和谐生活的原动力。
毛泽东的这份“书赠恩来同志”的手迹不仅成了两位开国领袖的那段历史上相互关系的重要见证,同时也十分清晰地表达出每一个革命者应有的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