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要“狮子型”干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使用干部推动改革发展?最近一位地方领导同志提出:要重用那些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这一形象的提法引人深思,因为现实中“狮子型”的干部能干事、能成事,却往往“一将难求”。 长期以来,人们提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式干部。此类干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任劳任怨
大力推进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广大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根本在于加强各级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为了有效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我们必须立足增强本领,全面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自觉坚持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不断增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坚决遏制“吃请”歪风
中央出台改进作风“八项规定”4个多月来,公款吃喝之风渐弱。 中央严令之下,各级政府部门对公务接待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拿公款签单“请吃”受到限制;而企业家、社会人士做东,让公务人员去做客“吃请”的盛宴,却似乎并不受“八项规定”禁令的约束。 “吃请”不白吃。“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办公室“攻”不下来的政策堡垒,宴席上聊
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上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事业发展。改进工作作风并不容易,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明纪律、严格制度,采取果断措施,并且持之以恒,方能取得实效。 工作作风关乎党的形象、政府威信、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
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
“新一届政府要完成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重点任务,必须着力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其中建设廉洁政府十分关键。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政府就会失去公信力,人民就不会相信我们能把其他事情办好,我们的一切工作和努力就有可能付诸东流。” 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道
务实出实绩
务实出实绩。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之所以工作成绩乏善可陈或经不起时间检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务实。该掌握的没掌握、该调查的没调查、该深入的没深入,心浮气躁,哪能做出实绩? 说到务实,大家都很熟悉,很多同志甚至可以长篇大论,但知道不等于做到。一些人嘴上“务实”,在实际工作中却一点也不务实。有的沉不下去、蹲不下来,调研时
社会公正是中国梦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公正问题也越来越为政府所重视。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也是进入攻坚期的中国改革的内在目标。 社会公正、机会公平,和每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以我个人为例,从一个“山里娃”到大学生,从法学教授到法官,以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和高考制度、法
“下水道吃人”叩问治本思维
又一起“下水道吃人”的悲剧发生了。3月22日的暴雨夜,女大学生杨丽君不慎落入长沙城区一处下水道,随即被急流卷走,下落不明。事发后,当地公安、消防、卫生、市政、街道办事处等均派人赶赴现场救援,媒体也将聚光灯对
当官即不许发财
两会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反腐倡廉的表态掷地有声:“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区分“两道”,划出了一条红线:想从政,就不能发财;想发财,就别来从政,决不能脚踩两只船。 俗话说:“无病不怕瘦,当官莫嫌贫。”清廉是中国吏治文化的核心,历来为人所推崇。唐代武则天告诫官员:“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
用改革精神打造现代政府
每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总让人充满憧憬和期待。人们关注,新一届中央政府以什么样的担当,承载起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以何种作为,打造与时俱进的现代政府?又将以怎样的状态,走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几步? 短短几天时间,从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的承诺,到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确定“改革时间表”,再到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给出“工作路线图”,新
干部要务实
讲实情、谋实效、靠实干,严求实、看落实、重务实。梳理描绘近4个月的发展路线图,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唯实的气象使人耳目一新。如果选取一个字,来概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施政风格,“实”字无疑再合适不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些警句既朴实生动,又微言大义,
“死猪漂浮”引发生态反思
近来,上海黄浦江上游的死猪漂浮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也引来不少担忧。挑战面前,上海市为了化解这场“水危机”殚精竭虑,一方面逐日打捞死猪,并做无害化处理,累积多达上万头;另一方面,则逐日向媒体详细通报相关信息,力求公开透明。从目前来看,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保证了上海市民的饮水安全。 但是,这场危机还难以画上句号。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各种
政府官员应有公开意识
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公众期望之间仍存在差距,除了制约政府信息公开的技术、程序因素外,政府官员的公开意识也是重要制约因素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学生申请公开上调油
党员干部要提高能力素质展示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是各项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以实际行动展示良好形象。党员干部应当如何提高能力素质?应当展示怎样的形象?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信仰是心中的
领导干部要在自律中涵养清正
“建设廉洁政治”,“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这些重要要求和部署,正气浩然,清风扑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廉洁政治如何建设?清正、清廉、清明怎么做到?可以说,关键就在于用好管好干部,做到干部清正。如果干部不清正,政府清廉与政治清明就无从谈起。而做到干部清正,既要靠他律,也要靠自律。干部自律是一个老话题,今天又如何做到呢? 坚定理想信
基层干部要为国家操劳为百姓打工
央视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使得无数观众感念动情、潸然泪下。在今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有4位是基层干部:献身国防科技的林俊德、为农民工就业而“卧底”打工的陈家顺、南沙守礁20多年的李文波、用生命托举歼—15的罗阳。“感动中国”评选11年来,每年都有基层干部入选,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基层干部的群体形象,也引发我们对基层干部的
遏制消除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腐败人人痛恨,廉洁人人赞同。遏制消除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就要反腐倡廉,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要拒腐守廉。反腐倡廉,我们讲得已经很多,抓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但为何腐败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腐败频发,固然与产生腐败的土壤与条件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等有关,但内因也很重
加强监督刹住浪费歪风
天价烟酒、奢侈宴请、豪华会议……各类公款浪费行为,扰乱党风、败坏政风、侵蚀民风。厉行勤俭节约、狠刹浪费之风,体现党的主张,顺应人民期待。 然而,鼓励节约,整治浪费,光有道德要求远远不够。民间流传顺口溜:公家出钱我出胃,吃喝为了本单位。夸张的描画折射部分实情,一些人借口“工作需要”,把浪费变成潜规则,任意挥霍
领导干部要听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 近日,一位领导同志提出,要认真思考下基层怎样能听到真话、实话、普通群众的话。这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是对干部下基层的重要要求。
摒弃“谋人不谋事”的功利心态
在一些机关和单位,有的人“会来事”。所谓“会来事”,并不是干工作上的正事、做业务上的实事,而是使尽浑身解数攀领导、拉关系、捞资本,说穿了,是谋人不谋事。 “谋人”与“谋事”,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谋事”出于公心,谋的是事业发展、公共利益;“谋人”常出于私心,
要使公务卡成为“制度笼子”
据新华社报道,来自财政部的消息显示,自2007年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以来,除部分偏远地区预算单位外,公务卡制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成为我国公务支出管理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客观而言,因为“消费留痕”,公务支出的交易时间、金额 |
信息分类
Digg排行
本周热门内容
相关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