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江门科学发展,关键在党。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使各级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侨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赢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新起点上。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科学发展能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去年,我市认真配合省抓好新会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切实加强指导,确保活动规定动作不减少、自选动作有特色,为我市全面铺开学习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市去年党建工作的重点,过去的一年,我市组织部门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核心,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关于建设“四强型”领导班子的要求,以及领导班子年龄、知识、资历、气质结构状况,对市区和市直部门部分领导班子适时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充实和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制定并实施了《江门市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测评办法(暂行)》,有效地提高了民主生活会质量,促进了全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在市直副处以上单位以及各市、区开展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工作上,我市还建立起一支包括250人的副处后备干部人选和100人的正处后备干部人选的后备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计划性和培养选拔工作的科学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我市的处级、科级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共从市直单位和各市、区共选派121名干部开展双向挂职锻炼,其中处级干部14人,科级干部107人。同时还选调了民主党派机关的6名干部到党政部门挂职锻炼。
这其中,公选干部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动作”。去年,江门面向全国公开选拔7名35岁以下的县级副市(区)长、8名副处以及19个科级职位。特别是在下半年的公选在面试环节实行了“大评委”制,提高了干部群众在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参与度,提高了选人用人准确性和公信力,获得了社会各界好评。同时,我市还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制定了《江门市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另外,还加强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和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
严格实行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一批年龄偏大、担任处级领导职务时间较长的干部,按规定转任、提任非领导职务或办理退休手续,补充了一批年轻干部和工作急需的专业技术干部。加大干部轮岗交流的力度。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交流调整,一年来交流提拔38人,平职交流8人。
【基层党组织】
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要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去年年底举行的全市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经验交流暨农村社区建设启动工作会议上,会议提出今年我市率先以蓬江区棠下镇周郡村等11个村为试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把首批试点村建设成为“党建好、自治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和谐农村社区。到2012年,各市(区)有10%的村达到“六好”标准,有条件的市(区)还应适当提高创建达标比例。
去年,我市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先村委会换届后村党支部换届,先审计后换届,先摸底后换届,先考察后选举,先易后难的“五先五后”工作思路,提前安排,及早部署,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加强督查指导和维护社会稳定贯穿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始终,确保在6月底前顺利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任务。
其中,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及“两委”交叉任职比例整体上达到九成,基本实现了市委提出的“两个90%”的目标要求。换届后,及时组织全市1045个村“两委”的1300多名书记和主任,分4期集中到江门市委党校进行任前培训,由市领导和市、区领导及市直部门领导亲自讲授。继续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全面铺开城乡基层党组织“一帮一”结队共建活动,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在积极推进基层党的民主建设方面,我市结合换届选举,选择了45条村和13个市直机关单位开展基层党组织“双直选”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党、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召开了全市统筹党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党、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继续加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力度。隆重表彰了2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县、7个先进镇(街)、3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0名优秀共产党员和10名支持党建工作优秀企业主,举办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与此同时,我市还组织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抗灾救灾活动。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来临时,各级组织部门积极行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支援受灾地区抗灾救灾,安排好本地企业员工返乡或留守企业过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动员和组织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投身抗震救灾,开展交纳“特殊党费”活动,全市有12万多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1600多万元。及时指导救援队临时党支部开展活动和做好一线发展党员工作,救援队临时党支部在救灾一线发展党员10名。
【机关作风】
积极创建推进服务型政府
“创新观念,推进思想继续解放;创新服务,推进质量效率提升;创新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去年,在以“三创新三推进”为载体在市直机关如火如荼地展开,开展“三创新实现三推进”是今年作风建设满意年活动也是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是我市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
机关作风方面,我市提出了克服四种错误思想,增强四种观念,树立四种意识的要求;在创新服务上,我们要求以高效、优质、满意服务为目标,推进创新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等七项创新,以推进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创新工作上,要求要坚持创新工作机制、创新质量管理、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效率业绩四个创新等。
为此,我市开展首问首办优质服务活动,健全和落实首办负责、首办督查、首办追究等制度。市将制定下发《江门市直机关首问首办责任制》,对首问首办的责任认定、责任办理、责任追究进行界定,并抓好落实以推进优质服务;其次还开展ISO工作“回头看”活动。要把满意度测评同ISO工作结合起来,把服务过程测评建立在工作过程控制之中,以ISO质量体系运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去年,在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的同时,我市纪检监察部门积极探索在鹤山市实行乡镇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后,鹤山市在保留各镇(街)、市有关部门单位的纪委(纪工委、纪检组)的同时,将分散在各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21个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的行政编制划转市纪委监察局,在全市组建5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其中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配备3—6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5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均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在市纪委、监察局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此外,我市积极落实领导干部“三联系”制度,开展农村“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帮扶困难党员1650多户。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我市在江门海关、市供电局、新会崖门镇等9个单位开展了惩防体系建设示范点工作积极开展巡视工作,认真研究实施“廉政公积金”制度。加大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力度,建设好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查处大案要案的工作,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本报记者 林育辉)
【案例一】
去年,广东面向省内外公开选拔的100名优秀年轻干部中,有三个职位与江门有关:原任湖南省文联副秘书长的陈佳林,在江门市副市长职位的角逐中拔得头筹;原任五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的陈爽教授,取得广州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的任职资格;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国际收支科科长冯欣荣也通过公选,获得中山市审计局副局长的任职资格;此外,我市在去年还公开招聘了7名35岁以下,能熟练一门外语的副市长或副区长。经过公选,最终胜出的7名副市长、副区长全部都是来自外地的“过江龙”。
【案例二】
2008年6月26日,在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林浩坤和市委书记陈继兴等见证下,鹤山市5个基层纪工委、监察分局举行了成立挂牌仪式,这标志着鹤山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正式推行。